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2960字。
丰润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九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5.考试结束时,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1~4题 20分)
1. 请用课文原句填空。
山水情怀总是诗。寄情山水,范仲淹获得心灵的滋养,炼就“①______,______”的旷达胸怀(《岳阳楼记》);苏轼知“此事古难全”,仍表达“②______,______”的美好愿望(《水调歌头》);尽管行路难,李白依旧行吟山水间,唱出“③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生命最强音(《行路难》)。登亭台楼阁,观湖光山色,游目骋怀,纵情山水,不仅让人感受自然之美,而且获得面对挫折战胜困难的力量。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云横秦岭家何在?④______”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愤,但依旧不惜残年坦陈心志;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思绪乘着月色飞翔“露从今夜白,⑤______”。
【答案】 ①. 不以物喜 ②. 不以己悲 ③. 但愿人长久 ④. 千里共婵娟 ⑤. 长风破浪会有时 ⑥. 雪拥蓝关马不前 ⑦. 月是故乡明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注意本题中的易错字:婵、拥。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人生自是有诗意,总有一处风景,让你嘴角扬起微笑;总有一首诗词,让你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你看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笑谈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的诗意人生;笑对鲜妍娉( )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wù( ),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甚至能chù( )立起精神大厦,是毕淑敏的诗意人生。诗意的人生不容亵渎,不应矫揉造作;为了人生的诗意,我们应该附庸风雅,使诗意与人生相得益彰。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娉( )婷 旁wù( )chù( )立
(2)选文中划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亵渎 B. 矫揉造作 C. 附庸风雅 D. 相得益彰
【答案】(1) ①. pīng ②. 骛 ③. 矗(2)C
【解析】
【小问1详解】
娉婷:pīng tíng,用来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
旁骛:páng wù,对正业不专心而追求其他。
矗立:chù lì,高耸地立着
【小问2详解】
A.亵渎:轻慢,不尊敬。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矫揉造作::形容装腔作势,极不自然。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附庸风雅: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贬义词,依据“为了人生的诗意”,应该使用褒义词,如“温文尔雅”。
D.相得益彰: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故选C。
3. 在阅读中国传统经典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产生了不同的感悟,以下哪位同学使用加点的成语不正确( )
A. 同学:书画因诗文而生辉,诗文因书画而典雅,中国的诗文与书画可谓是相得益彰。
B. 同学: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闻轶事,断章取义,终于写成《史记》。
C. 同学:不言而喻,在诗词的宇宙里,李白、杜甫、苏轼是光辉灿烂的明星。
D. 同学:“读好书,好读书”,多读经典是学好语文的不二法门。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A.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符合语境;
B.断章取义:不顾文章或讲话的原意,孤立地取一段或一句的意思。含贬义,不符合“司马迁研读各家史著,搜罗天下遗闻轶事”的语境;
C.不言而喻:用不着解释就可以明白。符合语境;
D.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符合语境;
故选B。
4. 学校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活动:讲述自强不息的故事
自强不息,是在失败中重振旗鼓,是在眼泪中绽放微笑,是在低谷时仰望天空。就好比①______代的②______(填人名)一样,呕心沥血推行的新政被毁,但是他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依旧心忧天下苍生,为民请命。被贬期间,他依然写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
他一生经历诸多磨难,但始终自强不息。在西北任职时,他爱护士兵,治军有方,诚恳接纳各方归附羌民,西夏军队不敢轻易来犯;在主持庆历新政时,他澄清吏治、改革科举、整修武备、减免徭役、发展农业生产。新政实施短短几个月,就引发了之后的王安石变法,并且让宋朝当时的局面焕然一新。
(1)文段中①②横线处应填:①______②______
(2)文中画线语句表达欠妥,请你作出修改。(写出正确的句子)
【答案】4. ①. 北宋(宋代) ②. 范仲淹
5. 新政实施短短几个月,就让宋朝当时的局面焕然一新,并且引发了之后的王安石变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