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选择题<br>
1. 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2%<br>
A. 监(jiān)生 朱拓(tà) 间(jiàn)或 谬(miù)种<br>
B. 俨(yán)然 形骸(hái) 中(zhōng)人 讪讪(shàn)<br>
C. 正(zhēng)月 周正(zhèng) 怔怔(zhèng) 愀(qiǎo)然<br>
D. 执拗(niù) 蛮横(héng) 泅(qiú)水 蹩(bié)进<br>
2. 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2%<br>
A. 寒喧 喧宾夺主 秘密 甜言蜜语<br>
B. 偏裨 稗官野史 城垣 断墙残垣<br>
C. 鼓噪 大张旗鼓 急躁 貌和神离<br>
D. 涣散 精神涣发 剪彩 神采飞扬<br>
3. 选出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句:2%<br>
A. 中国人民对美遭受恐怖攻击感同身受。中国历来反对、一贯强烈谴责恐怖活动。<br>
B. “北京至莫斯科申奥远征车队”抵达沈阳,沈阳市民万人空巷,热烈隆重地表示欢迎。<br>
C. 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终于打造成功了一座美仑美奂的别墅。<br>
D. 寻呼业渐成明日黄花,面临严重生存危机。<br>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br>
A. 江西贵溪县一头原本默默耕田的母牛,最近因勇斗野猪救主人而被广为流传。<br>
B. 冬季天寒,乘客迅猛增大。<br>
C. 这里大有藏龙卧虎的人才啊!<br>
D. 他们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们终于感受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心情,看到了他们经历过的、听说过的、想象过的情形。<br>
5. 下列修辞手法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br>
A. 我给那些因为在近旁而极响的爆竹声惊醒,看见豆一般大的黄色的灯火光。(比喻)<br>
B.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比喻)<br>
C. 老栓按一按衣袋,硬硬的还在。(借代)<br>
D. 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比喻)<br>
6. 填入下面a、b、c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是<br>
文字语言的修辞,由于它是一种书写符号,所以即使是传达形象的语言,对读者来说,也只能是语义的。而且,文字语言的修辞,还往往借助于事物在作者内心引起的反应。如李清照那句著名的词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除前两个叠字是写词人的动作之外,后面五个叠字都是写她触景生情,景物在她内心引起的感受,而没有正面写她见到的情景。 a 。必须把这种感受变成修辞的形象画面,才能收到“冷冷清清……”的艺术效果。再如,李白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夸张的修辞手法和艺术手法。前一句是写庐山瀑布的形象,虽然有些廓大,但具有形象性,还是可以想见的,所以还能在银幕上表现出来。而后一句则是写这形象在诗人头脑中引起的联想。 b 。至于李贺诗:“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这种拟人化的手法, c ,但可以用形象比拟的手法,达到类似的意境。<br>
①电影也是无法套用的 ②电影就不好直接表现了 ③这对电影就不适用了<br>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①③②<br>
7. 写出下文描写的人物的人名。2%<br>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br>
A、林黛玉 B、王熙凤 C、贾宝玉 D、探春<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