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0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20 19:57:3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050字。

  2023-2024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村聚落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非自然或者非经济的因素造成的。正如费孝通所说:“耕种活动中既不向分工专业方面充分发展,农业本身也就没有聚集许多人住在一起的需要了。我们看见乡下有大小不同的聚居社区,也可以想到那是出于农业本身以外的原因了。”聚落必定是一种生存或生活空间的社会性整合物。
  聚落地理学和社会学对于聚落属性的理解存在巨大的分歧,其中的差异不仅仅因为地理学更加强调自然环境的影响,而社会学突出社会建构的力量。我们会看到,聚落地理学还保持了对于聚落的一种朴素的实体论想象,而在社会学中,对于空间的重视才开始不久,对于房屋和聚落的关注更是不够。
  聚落是大地上的人文(纹),地不同,人不同,纹理也不同。这看上去很好解释,但聚落的历史往往比较长,影响因素多,进行个案的解释会很精彩,要跳出个案来寻找一般规律就会遇到很大的障碍。地理学家通常会十分强调地形的影响,认为平原地区的聚落规模会比山区大一些。这在华北确实如此但在浙江、湖南、皖南等地区的山区丘陵地带可能反而比平原更容易找到大的乡村聚落。地理学家还重视腹地的大小,强调一地的生存资源的丰富程度会影响聚落的规模,但却没有没有兼顾人们在生活上的考虑以及其他诸多因素。有的理论对于解释同一个市场体系内部的聚落间聚落规模差异是有效的却不能用来解释聚落形态的区域间差异,因为在每一个区域中都存在中心地体系。也有地理学家用经济区位影响聚落规模的规律来解释,但也不适合用于解释大范围的聚落形态的区域差异。
  历史的因素被看成是地理因素的重要补充,一般认为历史较长的聚落会大一些。这一观点在一个小的范围内比较容易成立。如果以一个乡镇为单位来统计,会发现规模和历史长短之间确实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观察到历史长短和聚落规模之间的相关性,却不等于可以认定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虽然在同一个区域内大的聚落更可能是古老的,但聚落是一个体系,其中必定会有大有小,是大的容易久存,还是老的发展机会多呢?老的容易变大,也可能是因为它具有区位优势。在一个有限的区域内部,区位对于规模的影响力其实会比历史更加明显。一旦区位优势丧失,无论多么古老的聚落都会衰落下去。
  复杂的社会文化因素被引进来做进一步的补充,其中最为经典的就是“聚族而居”的说法,但聚族的“聚”不等于就是比邻而居。即使在宗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一个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很大程度上,非自然或者非经济的因素造成了乡村聚落,这与费孝通的观点是一致的。
  B. 聚落地理学更注重自然环境的影响,这造成了它与社会学之间有着难以相融的巨大分歧。
  C. 聚落的规模虽然与时间有关,一般来说越古老的就越大,但区位优势的影响力不容忽视。
  D. 如果将聚落看成是具体而实在的存在,就不容易接受对聚落形态的跨区域做统一的解释。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于空间的重视才开始不久”,这意味着在社会学中对于房屋和聚落作为实体的关注度目前还不够。
  B. 从第三段可以看出,虽然地理学学者对聚落形态的差异给出了多种解释,但依然形成了一个公认范式。
  C. 作者认为如果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研究,那么历史的长短和聚落的规模之间不一定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
  D. “聚族的‘聚’不等于就是比邻而居”,可见在宗族集中居住的地区,人们也会分居在多个聚落之中。
  3. 下列说法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第五段的观点的一项是(   )
  A. 在不少山地丘陵里广泛分布着中型的团状聚落,这些地区的农民住宅往往包含着一个或多个中心公共区域。
  B. 地理学家认为耕作半径对小农经济聚落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平原的聚落规模一般会比山区的大。
  C. 从先秦到两汉,百姓居住场所经历了由在封闭有墙的聚落生活到与生活在无围墙聚落并存的变化。
  D. 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的桐汭县,在撤并村镇政策执行的力度上,与其他各县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性。
  4. 联系全文,概括说明如何才能突破聚落地理学研究的局限?
  5. 请简要分析本文是如何证明影响聚落形成的变量是复杂的。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聚落地理学更注重自然环境的影响,这造成了……”以偏概全,文本中说“其中的差异不仅仅因为地理学更加强调自然环境的影响,而社会学突出社会建构的力量”,因此,差异形成的原因是多种的,并不只是由社会学更注重社会构建的力量造成的。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形成了一个公认范式”错,文中第三段提到“但聚落的历史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围  墙
  陆文夫
  昨夜一场风雨,建筑设计所的围墙倒塌了。
  这围墙要倒,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它至少百年了,几经倒塌,几经修补。历次的修补都不彻底,三十多米长的围墙高低不平,弯腰凸肚,随时都有倒塌的可能,何况一场风雨!
  早晨,开碰头会。“现在我们研究一下围墙的问题。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吴所长用圆珠笔敲敲桌面,“原来的围墙和我们单位的性质不协调,新围墙一定要新颖别致,达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古典派”黄达泉接茬儿了:“围墙不但有实用价值,而且富有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