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3/20 19:55:3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7350字。

  2023-2024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和答题卷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卷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说明微寄生和巨寄生,首先得从阶级的产生说起。在狩猎时代,随着狩猎水平的提高,食物有了盈余,于是阶级随之产生了。一部分人变得懒惰,成为了和寄生虫一样的家伙,他们靠别人打来的猎物生活。当然,这些人不叫寄生虫,而被称为统治阶级。农耕生活的开始,标志着人类开始了定居生活,他们选择的定居地自然是适合种植农作物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随着食物获取越来越稳定,人类的阶级也就越来越稳定,部分人彻底成为社会的寄生虫。我们把他们这种生存方式称为巨寄生。与此同时,自然界的微生物也一刻不停“尽职尽责”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消耗着社会资源,我们称之为微寄生。
  对于这两种寄生方式的理解,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前进过程。在农业社会中,农民所能提供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微寄生和巨寄生同时消耗着有限的资源,所以存在着此消彼长的态势。如果微寄生的微生物占用的资源多了,那么巨寄生的统治阶级所能支配的资源就少了,这样的文明必然强大不起来;如果巨寄生的统治阶级不能理性控制自己的消耗,带给劳动人民过重的负担,劳动人民不堪重负便会崩溃,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
  正是因为有了微寄生这个概念,我们就可以更好地理解非洲和印度这些热带地区的历史。非洲因为传染病负担最重,也就是微寄生的负担最大,所以在古代一直没有形成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印度同样地处热带,所以微寄生的负担也很重。这样沉重的负担对劳动人民健康和资源的消耗是巨大的,自然也就极大地削弱了劳动人民为统治阶级提供物质资源的能力。
  正是这样的原因,造成印度历史上的一些帝国军事上相对较弱,当受到外族入侵时,有时缺乏足够的力量来抵抗,这和印度沉重的传染病负担削弱了国力密不可分。但是所谓祸福相依,瘟疫同时也是对抗外来入侵者的强大武器。入侵印度的外族所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是自身的军事力量和瘟疫对这种力量削弱之间的对比。印度的统治阶级所能从劳动人民身上获取的资源,与温带国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微寄生”“巨寄生”概念的提出,不是为研究生物,而是为阐明微生物与社会发展、文明发达之间的关系。
  B. 统治阶级必须要懂得微寄生和巨寄生此消彼长的态势,理性控制消耗,否则可能会导致整个国家的崩溃。
  C. 自身的军事力量和瘟疫对这种力量削弱之间的对比,曾经是古印度历史上入略者和受侵者必须直面的问题。
  D. 在作者看来,中国的文明最早之所以没有出现在长江流域,很大程度上因为微寄生产生的危害过于严重。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借助微寄生和巨寄生两概念,形象地将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并揭示出两者间的紧密关系。
  B. “尽职尽责”,以人类的敬业精神比拟微生物的特性,形象揭示了微寄生侵害人类、消耗社会资源的性质。
  C. 材料以印度和我国明末史实为例证,旨在说明了解微寄生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文明发展的过程。
  D. 在逐渐健全的公共卫生制度下大部分微寄生关系能得到有效控制,相比而言,巨寄生关系的处理难度大。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材料来支撑第二自然段观点的一项是(   )
  A. 杜甫在《石壕吏》中揭示了唐朝官吏深夜捉人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
  B. 为了躲避瘟疫,百姓流离失所,形成大量人口迁移,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C. 新冠病毒全球肆虐,时刻提醒着人们敬畏未知,当以谦卑之心预防治理。
  D. 1348年,欧洲贵族在黑死病猖獗形势下仍旧大肆搜刮百姓,激化社会矛盾。
  4. 请结合材料内容,给巨寄生下一个简要定义。
  5. 有历史学家对唐朝的灭亡做了如下的分析,请根据上面材料的信息,分析下面一段话划横线处结论的合理性。
  唐朝末年,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严重动摇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藩镇的节度使、宦官和权高位重者极尽所能盘剥百姓,最终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爆发。唐朝灭亡最后30年里,受季风影响,属于多雨时期,瘟疫横行,疫区人员流动频繁。如果气候宜人,物质丰富,社会就会比较稳定。一旦物质缺乏,人连吃饱肚子都成了问题,就会到处寻找资源,从而引发社会大动荡。如果说政治因素是内因,有时自然和瘟疫灾害便可能是外因。从这个意义上讲,唐朝末年,气候恶化是“压弯骆驼背的最后一根稻草”。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阐明微生物与社会发展、文明发达之间的关系”表述错误,由“对于这两种寄生方式的理解,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前进过程”可知,“微寄生”“巨寄生”概念的提出,是为了帮助我们从“微寄生”“巨寄生”等角度更为形象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前进过程。
  故选A。
  【2题详解】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我想我的马(注)
  鲍尔吉•原野
  大群牛羊拥挤在公路上,汽车鸣笛也不躲开。牛羊满山遍野,边走边找草吃。今年旱,六月中旬了,草还没盖住地面,白音温都的牧民正赶着自家的牛羊转场去塔林花草原夏营地。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下意识地想告诉老父亲。接着心里咯噔一下,父亲已经去世了。
  在镇政府,我看见一个两岁的女孩在大厅纳凉,她庄重地伸出手,跟往来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