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汾湖初中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12月调研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5860字。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初三12月调研试卷
语 文 2023.12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填涂考试号。
3. 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 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第一部分 积累??运用 (22分)
1.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题目。(8分)
苏绣是以苏州为中心的刺绣艺术的总称,位列四大名绣之首。它发源于江南水乡,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与水乡生活气息,承(zài)___▲___了江南的温婉柔美。如果说中国画是纸面上的艺术,那么苏绣就是布帛上的艺术。它以针为牵引,有着“平、顺、和、柔、匀、光”的特点。苏绣具有深邃的文化价值,作为一项传统手工技艺,历来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紧密结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表现山水、花鸟、动物还是人物,精湛的苏绣技艺都能使之达到栩栩如生的境界。也正因如此,苏绣才被世界各国人民赞誉为“东方的明珠”。
杏花春雨的江南,满贮诗意,是无数中国文人的精神故乡。“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江南文化,则以其超越功利的审美气质与诗性精神,蕴籍和催生了历代文人无穷的想象空间与巨大的创造潜能。如果说江南是一顶冠(miǎn)___▲___,那苏州就是这顶王冠上最艳丽的明珠。苏州的江南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①___▲____(A.人杰地灵 B.博大精深)。走进苏州即能领略江南的人文气息,还可②____▲___(A.品味 B.品位)这一方山水千年不绝的诗意韵致,不啻是一次精神世界的回乡之旅。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承(zài) ▲ ②精湛 ▲ ③栩栩如生 ▲ ④冠(miǎn) ▲
(2)上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① ▲ 改为 ▲ ② ▲ 改为 ▲
(3)为语段中①②两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将正确选项填在答题卡上。(2分)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江南是人间的天堂,读到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就想起①____▲____(作者)在《行香子》中描绘的“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想起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的“③ ▲ , ▲ ”忧乐观;读到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就想起温庭筠《商山早行》中写的④“ ▲ , ▲ ”;读到白头搔更短,家书抵万金,就想起“有弟皆分散,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虽然江南的文人常伴失意的人生。“⑥ ▲ ,到乡翻似烂柯人”(⑦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⑧ ▲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但失意的苦闷又怎会压垮文人的傲骨?读到提携玉龙为君死,报君黄金台上意,不由想起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⑨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想起李白寻梦之路艰难却壮志未泯,“长风破浪会有时,⑩ ▲ ”(李白《行路难??其一》),希望有一天能扬帆起航,到达理想的彼岸。
3.(4分)(1)班级要出一期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板报,小七选了一些与“自强不息”内涵相关的句子,但小都同学指出其中有一句不合适,你能看出是哪一句吗?(▲ 1分 )
A. 不怨天,不尤人。(《论语??宪问》)
B.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C.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D. 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修身》)
(2)班长选了三幅书法作品作插图,语文老师建议选隶书。老师指的是哪幅?(▲ 1分 )
A. B. C.
(3)班长草拟了一段话,想请你帮忙补充两句,要求意思衔接,句式整齐,运用对联的写法,不超过20个字 ( 2分 )
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古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中。面对疫情,无数平凡的人挺身而出,是逆行的英雄群体。杭州亚运赛场,中华健儿勇夺金牌,我不由想起古人的事例: ▲ ,▲ 。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