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五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6220字。
八年级语文学科联考测评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本部分共14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A.震悚(sǒnɡ) 瞭望(liào) 顷刻(qǐnɡ) 潜滋暗长(qiǎn)
B.拜谒(yè) 狡黠(xiá) 羞怯(qiè) 仙露琼浆(qiónɡ)
C.沙砾(lì) 粗犷(ɡuǎnɡ) 油光可见 (jiàn) 深恶痛疾(wù)
D.娴熟(xián) 瞬间(shùn) 解剖(pāo) 参差不齐(cī)
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生活是一部百科全书,你 ( )用心去钻研,( ) 会领会其中的真谛。生活是一片 ( )的原野,你不应该只想着花前散心,月下漫步,还要时刻准备着狂风横刮,暴雨如注,相信通过顽强的奋斗,你一定能在生活的原野上( ) 到幸福的花朵。
A. 只有 才 广博 采摘 B. 即使 也 广博 采摘
C. 只有 才 广袤 采撷 D. 即使 也 广袤 采撷
3.下列各项分析不正确的是( )。(2 分)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 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必须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而国学就是中国人独一无二的文化。国学经典中凝聚着中华 5000 年历史智慧的精髓,是中华民族共同的血脉和灵魂。
A. 选文中加点词 “独特”“是”“和”分别是形容词、动词、连词。
B. 选文中画线的“民族之林”是偏正短语;“独一无二”是并列短语;“中华民族”是主谓短语。
C.“国学经典中凝聚着中华 5000 年历史智慧的精髓”一句,搭配不当,应把“凝聚”改为“蕴藏”。
D.画横线处可以添加关联词语“如果……就”。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通常规定每首八句,分为“首颔颈尾”四联。
B.《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部科普巨著,揭示了昆虫世界一个又一个的奥秘。该书行文活泼,语言诙谐,读来情趣盎然,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C.《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本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经过“三起三落”后,由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变成了一个老实、善良、坚韧的人。
D.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著有《白氏长庆集》,《钱塘湖春行》是白居易所作,钱塘湖即杭州西湖,诗歌描写的是暮春时节西湖沿岸的秀美景色。
5.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 ,猎马带禽归。 (《野望》)
(2)乱花渐欲迷人眼, 。 (《钱塘湖春行》)
(3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
(4)王维《使至塞上》中,运用比喻修辞展现诗人进入苍凉的边塞,倍感孤独寂寞的诗句是 , 。
(5) ,沉鳞竞跃。 (《答谢中书书》)
二、古诗文阅读(共15分)
(一)古诗词赏析
6.选出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3 分)
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二)文言文阅读(12 分)
【甲】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①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②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文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