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3
- 资源简介:
约2780字。
课题名称
桂枝香•金陵怀古 课时数 1课时
学情分析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诗歌阅读鉴赏能力,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积累诵读方法,提升鉴赏能力。在本文的教学过程中着重落实“读”,通过多样化的“读”,提升对诗歌“美”的感悟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 读懂诗句体会词的诵读要领。
思维发展与提升 学习怀古诗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审美鉴赏与创造 多角度赏析金陵之景,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体会诗人蕴含于词中的深沉爱国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观念。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多角度赏析金陵之景,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
学习怀古诗的写作手法,发掘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
难点分析 理解王安石作为一个政治家的高瞻远瞩和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关心。体会诗人蕴含于词中的深沉爱国之情,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观念。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课文特点,我主要采用 “朗读体会法”和“合作探究法”,即利用创设情境法,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的历史背景中,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读出诗的韵味,在读中理解诗意,小组合作探究怀古诗的写作手法,并迁移应用。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PPT展示南京照片、视频资料
2.中国的版图上有这样一座古城,它山川形胜,虎踞龙盘,襟江带湖,气象恢宏;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它素有“江南佳丽地,六朝帝王州”的美誉它就是金陵(现在的南京)。岁月沧桑,它见证了太多的风云变幻。这是一座有故事的城市。历史许多文人墨客都曾在这儿留下了优美的诗篇,当王安石来到这古城,又会怀想什么,又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今天让我们一起观一座城,了解一个人,品一首词。
走近作者
知人论世 王安石(1021~1086),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临川(今属江西)人。仁宗庆历进士。他目睹时弊,曾给皇帝上万言书,提出变法主张,要求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巩固地主阶级的统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任参知政事,依靠神宗实行变法,前后两度为相。因保守派的顽固反对,变法并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晚年退居金陵(今南京),被封为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