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默写题
- 资源简介:
约7600字。
高中语文默写题
(限时40分钟,赋分150分)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阿房宫赋》中“ , ”两句用粮仓中的粮食衬托钉头之多,表现阿房宫殿宇众多,批判统治者的穷奢极欲。
(2)《书愤》中“ , ”两句以典明志,表明自己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法诸葛亮施展抱负。
(3)小刚想从所学的古诗文中选取两句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贵在坚持,可选择诗句“ , ”。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鹿”喜居山林,生性温顺,文人常借以寄托山林之思,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
(2)“巷”常出现在古诗词中,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写“ ”,以表现田园生活;辛弃疾《永遇乐》中的“ ”,描绘了刘裕曾经生活的地方。
(3)小华以杜甫为原型,创作了一台话剧《杜甫》,最后一幕引用诗人的名句“ , ”感慨其人生际遇。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如果要形容某户人家家门衰微、福分浅薄、人丁不旺,我们可以引用李密《陈情表》中的“ , ”两句,既贴切,又有文采。
(2)三星堆遗址及文物的发现,让我们领略到古蜀文明的无穷魅力。早在唐朝,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便提到了久远而神秘的古蜀国。
(3)小刚在他创作的历史小说《正气歌》中写道:文天祥月下独步于江边,眼前壮阔的景象使他不禁吟诵起前人的写景名句“ ,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列举文王、孔子等人在“ , ”的心境下“述往事,思来者”的事例,意在激励自己忍受耻辱,发愤著书。
(2)苏洵在《六国论》中用“ , ”突出了六国创业之艰难、得地之不易。
(3)小刚临摹了一幅诸葛亮的画像,想在上面题两句诗,却一直没想好。汪老师认为不妨直接用古人成句,比如“ , ”就很好。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诗经》对后世文人影响很大,在《赤壁赋》开头,苏轼就写了自己与朋友泛舟于赤壁之上,朗诵《诗经》中的诗句,即文中所谓:“ , 。”
(2)化用是古诗词常用的手法,在某种程度上表达了对前辈作者的敬意,李白《蜀道难》中的句子“ , ”就巧妙化用了西晋张载《剑阁铭》中的“形胜之地,匪亲勿居”之句。
(3)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在中国古代诗文中,“龙”多有出现,如“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