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31610字。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著书立说,为何要作序?一般说来,不外两种情况:
一是发乎衷愫,诚意推介。即在阅读时,被原著所__________,心有戚戚,于是付诸笔端,为之作序。其所序者,或翻出新意,似山路赏景,豁人耳目;或钩沉索隐,如深林寻宝,得之不易。较为典型的,如欧阳修的《伶官传序》,所序很短,但却被后世倍加__________,清代文学家沈德潜甚至赞其“__________,得《史记》神髓,《五代史》中第一篇文字”。
二是承人之请,为序体现的是文友之间的一种情谊。譬如明代王思任的杂序九十七篇,绝大部分都是为旧雨新知而写。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其中许多段落,读来不禁令人,一赞三叹。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触动 推崇 抑扬顿挫 拍案叫绝 B.感动 推荐 朗朗上口 拍案而起
C.感动 推崇 朗朗上口 拍案叫绝 D.触动 推荐 抑扬顿挫 拍案而起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
B.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C.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D.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判断修辞手法的运用。
(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修改,正确选择。
【解答】(1)第一空,触动:因外界某种因素而激发思想、情感等。感动:引起同情、支持或向慕。语境为读书激发了思想感情而要写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满口陈词滥调的乡愿,而具有文采斐然,载道明理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B.他绝非那种写捧场应酬之文的“好好先生”,更非满口陈词滥调的乡愿,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C.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文采斐然、载道明理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D.他的序文,绝非“好好先生”那种捧场的应酬之文,更非乡愿口中的陈词滥调,而具有载道明理、文采斐然的特点,已达文质兼美之境。
4.下面语言表达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
A.公鸡打鸣是公鸡脑部的松果体在一定时间分泌的褪黑素造成的.
B.他的小说写的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因而文笔细腻,富有故事性.
C.或者采纳他的意见,或者不采纳他的意见,我都不赞成。
D.严禁触摸电线,500伏高压,一触即死,违者法办.
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
B.匈奴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兴起于今内蒙古阴山山麓,他们披发左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