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自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2/3 15:57:1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550字。

  四川省自贡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文学发生学的角度看,中国古代文论尤其强调有感而发,因此有“感物吟志”“为情造文”“不平则鸣”“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等说法。这些说法的具体言说语境有异,但都强调了文学写作的发生,必须建立在写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有所感触的基础上。作家心有所感,于是“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然后才催生出具有艺术美的文学作品。
  具体说来,“有感而发”的“感”、“为情造文”的“情”从何而来呢?从现实生活中来。这个“现实生活”,如钟嵘在《诗品序》中所言,既包括“自然景观”,如“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也包括“社会景观”,如“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女有扬娥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作家平时就处在一定的生活之中,有时候还为了一定的题材专门去深入生活,进行着创作素材的积累。因此,文学创作的生活积累又分为两类:一种是长期的“无意积累”,另一种是专门的“有意积累”。但光有泛泛的积累还不够,作家真正开启创作还需要一个触发点,一次刺激。秦牧在《艺海拾贝》中就以小羊喝奶的细节为喻来说明这样一个写作道理:文学创作要有生活的积累,要有一次“刺激”。这样,长期积累的素材和情感,才能找到合适的表达突破口。
  对文人来说,这种“刺激”是珍稀资源,不是说有就有的,那是一种特殊体验。它需要你有日积夜累的体验作为基础,需要你对写作对象的深入思索作为前提。更重要的是,这种“刺激”虽然可能来自外在的因素,但却跟写作者的内在情感相互契合、相互激发。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写作者写出的才是自己真正的情感,是因为情感的需要而开启写作。此乃真正的“为情造文”。
  当下的文坛中,不乏真诚的作家、真挚的作品。他们之中,有的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不理会文学潮流的起起伏伏,认真打磨自己内心真正要写的那一部作品;有的为了创作一个题材的作品,长期地深入生活,进行丰富的素材积累,并持续地寻找写作的突破口。当然,我们也要承认,虽然每日从报刊、从网络能看到海量文章,但许多文章好像不是发自作者内心而写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
  有的写作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应付一些编辑的主题约稿,为了给一次采风活动交差,这样的写作大都有“任务”之嫌。当然,即使为了完成任务,也有作家能够积极调动自己的积累和经验,写出了漂亮的文章,甚至成为名篇。但是,大多数的“任务式作品”都写得不怎么样,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人虽然经历各异,说话具体情境有别,但都强调文学写作应该有感而发。
  B. 作家平时就处在一定 生活之中,在他无意之中也可为他提供丰富的生活积累。
  C. 报刊、网络的海量文章表明,多数文章是“做”出来的,而不是发自作者内心。
  D. “似乎无可厚非”,作者对给自己下达任务、每天必须写的做法,持保留态度。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古人看来,写作者对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一旦心有所感,就可以创作出具有艺术美的文学作品来。
  B. 作家真正开启创作需要一个触发点、一次刺激,以找到合适 表达突破口,但这是殊为不易的事。
  C. 能够刺激作者表达的突破口无论来自哪里,更重要的是它要与写作者内在的情感相互契合、相互激发。
  D. 没有写作的才华不要紧,只要踏实生活,踏实积累,当积累够了,情感有了,也是可以进行写作的。
  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文学发生学角度立论,大量引用中国古代文论的观点,增强了论证说服力。
  B. 第二段从“感”“情”从何来谈到写作表达的突破口,论述层次清晰,逻辑严密。
  C. 第四段论证当下文坛不乏真诚的作家、真挚的作品这一观点,运用了举例论证法。
  D. 文章倒数第二段从正面立论,为最后一段再一次明确观点、主张提供了充足依据。
  4. 文章第五、六、七段使用“任务”“生产”“钓誉”等词语,请简析其作用。
  5. 作者特别强调文学写作中“现实生活”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八五五年八月的塞瓦斯托波尔(节选)
  列夫•托尔斯泰
  那几条黑带子在硝烟中移动,越来越近了。射击声越来越猛烈,汇合成一片连续不断的轰响。硝烟也越来越多,迅速地扩展到整条战线上,终于合成一片越来越大的紫云,中间还夹杂着闪闪的火光和斑斑的黑点,各种声音混合成一个天崩地裂般的巨响。
  “他们进攻了!”军官脸色发白,把望远镜递给水兵,说道。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