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洋河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九年级语文试卷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试卷 / 九年级上册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5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7 10:00:12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18题,约1249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学情调研试卷
  九年级语文
  答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 6 页,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 . 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题使用 0.5mm 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注意不要答
  错位置,也不要超界.
  4、作图题必须用 2B 铅笔作答,并请加黑、加粗,描涂清楚.
  前 言
  两年多的语文生活,我们诵读了诗、词、文言文、小说、游记、传记、组合文本 ……这 些作品浸润着的智慧,承载着文化。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同学们,让我们
  梳理部分不同文体的阅读路径,走进异彩纷呈的文本世界。
  一、 现代诗阅读路径梳理( 12 分)
  阅读锦囊:现代诗阅读时可以从意象意境、.绘画技巧、.写作背景、作者经历、表现手法、 等角度把握并诵读作者情感。
  阅读“月迹 ”,完成各题。(12 分)
  月迹
  摇落一地细碎的轻黄浅香,
  那是月下 yōu  (        )扬的交响。
  或伏在桌案前就着牛奶
  借着写月的名义施展浪漫。
  月光把温柔都给了秋天,
  清辉下的疏影,好似莫奈未临幸的画; 你看,                          ,
  ,
  。
  ,
  或侧耳细听着,
  晚风曳着虫鸣和了一曲 xié zòu (    ),
  仿佛应着德彪西的《月光》, 或说,丁达尔效应可以看见光的形状, 而有人偏偏钟情于月光的孟浪,
  清冷的白像打碎了的琼觞,
  晦暗又澄莹,
  即使朦胧也掩不住她的雅漾。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
  xié zòu (          )(          )        yōu (         ) 扬
  2.给文中加点字“驳 ”选择正确的读音(   )(1 分)
  A. báo                                     B. bó
  3.发挥你的想象,根据该诗歌的意境,仿写诗句。(4 分)
  你看,                        ,                     ,                       ,                 。 4.诗是心灵触动的音符,是情感流动的旋律。你校准备从各班共选拔 5 名优秀的朗诵选手,组建朗诵社团  “月亮社 ”。若你准备参赛,选定该诗为比赛朗诵稿,你觉得本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在朗诵技巧方面整 首诗的语气、语调该如何设计,才能让自己的展示脱颖而出?(4 分)
  诗文阅读路径梳理( 33 分)                                                                  棒在身,则人户求死不得。 ”言讫泪下, 臣亦不觉流涕。又所至城邑,多有流民……
  .
  阅读锦囊:古诗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阅读时可以从意象典故、.实词虚词、.诗题文题、.                    臣闻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 ”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观之殆有甚者。水旱杀人,百倍于虎;而人畏催
  写作背景、作者经历、直抒胸臆的词语等角度把握作者情感。                                          欠,乃甚于水旱。 臣窃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 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余万虎狼散在民间,
  5.“月亮社 ”成立之初,需择诗句作为该社的题匾,请根据提示,将下面诗句填写完整。(10 分)
  (1)李白在《行路难》中表现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诗句是:
  ,                                           。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
  是:                                                ,                                          。 (3) 自然与人生都是难以完满的,因此,人们常用苏轼的《水调歌头》中
  “                                ,                            ”两句来劝慰人们不要过于忧愁悲伤。 (4)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古人  人之心):                                             ,                                     。 (5)《醉翁亭记》一文,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两句是:
  ,                                             。
  6. 阅读古诗词,我们可以根据“相关文学知识表 ”作出一些推测,下面关于杜甫的推测不正确的是( )
  (3分)
  作品名称 创作时间/历史背景 作者经历
  《望岳》 736 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此时在齐、赵(今山东、河北》漫游。
  《春望》 757 年,安史之乱时期 756 年,将家小安置在鄘州,只身前往灵   武投命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 困居长安。
  《石壕吏》 759 年春,安史之乱时期,唐军 退守河阳,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途经新安、石壕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 了一组诗。
  《月夜忆舍弟》 759 年秋,安史之乱中 客居泰州(今甘肃天水),兄弟五人散处甘肃、 河南、山东等地,只有最小的弟弟在身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61 年,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居住在成都近郊草堂。
  《江南逢李龟年》 安史之乱后
  流落江南(今湖南一带),后来和李龟年 重逢在潭州(今湖南长沙)。
  A.梳理创作时间及历史背景后,推测杜甫的创作高峰在安史之乱期间。
  B. 阅读作者经历后,推测杜甫作品内容大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石壕吏》等。
  C.依据标题,结合作者经历,推测出杜甫的诗歌有对战争的控诉、山河的赞美、亲人的思念等。
  D.梳理作者经历,发现杜甫一生多在漂泊中追求仕途,其作品也多表现漂泊中的孤独和仕途不顺后的 淡泊超然。
  7.“旷达豪放苏东坡 ”专题学习活动,老师选择了苏轼的三篇作品进行专题阅读,请完成各小题。(20 分)
  【甲】
  和董传留别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 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丙】
  臣自颖移扬,过濠、寿、楚、泗等州,所至麻麦如云。 臣每屏去吏卒,亲入村落。访问父老, 皆有忧 色,云:“丰年不如凶年。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若丰年举催积欠,胥徒在门,枷
  九年级语文调研    第 2页/共 6页 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节选自《苏轼文集》中华书局 1986 年版)
  (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 分)
  ①月色入户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臣亦不觉流涕                          ④臣窃度之            
  (2)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首联苏轼自夸身上虽穿着粗衣劣布,但因为饱读诗书而气质高雅。
  B.  颔联“踏槐花 ”源自“槐花黄,举子忙 ”俗语,指学子忙于春游活动。
  C.  颈联写董传身处失意和困窘,意志消沉,不再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D.  尾联意为相信董传定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表达了对董传的期许和祝愿。 (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 分)
  昔 常 不 信 其 言 以 今 观 之 殆 有 甚  者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 分)
  ①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 分)
  ②天灾流行,民虽乏食,缩衣节口,犹可以生。(2 分)
  (5)“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句广为传诵,请你结合诗文和自身经历谈谈“气 ”和“诗书 ”的关系。(3 分)
  (6)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请你结合乙、 丙两文写出对“乐天派 ”和“黎民百姓的好朋友 ”的理解。(4 分)
  三、小说阅读路径梳理( 16 分)
  阅读锦囊:小说是虚构的故事。阅读时可以从评论、情节、人物、环境、写作手法等角度探 究小说主题。阅读讽刺小说还要关注夸张、对比和细节描写等讽刺手法。
  【概括情节】
  8.  我们一般不爱现实生活中的“ 闹 ”,但对中国古典小说中“ 闹 ”的经典情节却喜爱有加,如“哪吒  闹海 ”“五鼠闹东京 ”等。初中阶段必读的古典小说也有“ 闹 ”的情节,请根据阅读积累完成表格(6 分)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