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18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1 21:33:23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8800字。

  新教材 统编版 语文必修下册
  第八单元 第15课 教学设计
  第15课 《谏太宗十思疏》
  目录
  一、素养目标
  二、学习资源
  三、教学素养
  四、作者背景常识
  五、鉴赏活动
  六、文本研读
  第15课 《谏太宗十思疏》
  一、素养目标
  人文主题——责任与担当
  1.学习古代仁人志士爱国爱民的情怀,以及讲责任、敢担当的精神,心怀天下,坚守道义。
  2.恪守正确价值观,增强为中华民族复兴而读书的责任意识。
  语文素养
  1.倾听理性的声音,知人论世,领会作者观点及其现实针对性,把握其解决现实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鉴赏文章的说理艺术。
  2.学会在辩证分析与合理推理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养成大胆质疑、缜密推断的批判性思维习惯。
  3.写作议论性文章,学会论证自己的观点。
  二、学习资源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都是古代议论性文章。
  1.《谏太宗十思疏》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奏章,劝谏唐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虑终
  2.《答司马谏议书》是王安石写给司马光的回信,逐一反驳对方所加罪名,表明自己推动变法的决心。
  3.《阿房宫赋》探讨了秦国灭亡的原因,希望唐朝统治者引以为戒,不要重蹈覆辙
  4.《六国论》阐发了六国破灭的原因,希望北宋统治者汲取历史教训,举贤任能,团结一致,维护和巩固统治。
  三、教学素养
  1.梳理、积累两文中重要文言基础知识。
  2.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赏析两文不同的说理风格、艺术特色及语言风格。
  4.学习作者心怀天下、坚守道义、敢于担当、勇于变法图强的崇高品格。
  忠臣批“龙鳞”,逆“圣听”,讽谏帝王确为不易之事。比干遭挖心、屈原被放逐就是千古明证与教训。然而,唐代谏臣魏征一生上疏言事二百余次,非但没有招来杀身之祸,反而得到了唐太宗的称赞。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高瞻远瞩谏太宗居安思危,令人动容。作为改革者的王安石与作为保守派的司马光是两股针锋相对的势力。他们都试图说服对方,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以坚定的态度和明确的观点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司马光来信中的观点一一驳斥。这两篇著名的文章,行文简洁、说理严谨、理足气盛,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的担当精神。
  四、作者背景常识
  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隋末参加李密义军,后随李密投唐,任太子洗马。太宗即位,后擢为谏议大夫。魏征知无不言,敢于犯颜直谏,史有“诤臣”之称。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
  曾主持《隋书》《群书治要》的编撰工作,《隋书》的序论及《梁书》《陈书》《北齐书》的总论,皆出其手,时称良史。
  [名家评说]
  唐代谏臣,莫如魏征,唐代奏议,亦莫若魏征之十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