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一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8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4/1/21 18:33:4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0 总计:0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2890字。

  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当下各种文学批评中,“厚重”一词频频出现,乃至成为衡量一部文学作品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那么,向来以率性自由、轻松随意为特色的散文,是否也需要“厚重”的品质呢?鲁迅先生曾指出,散文随笔是“想到什么就纵谈什么,而托于即兴之比”的一类文章。很长一段时间内,理论批评界多持相似的看法。但随着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散文”的兴起,散文这一古老的文体,无论在篇幅、内容还是思想含量上都得到了全面的扩张,这证明散文完全能够以深沉厚重取胜。
  散文“厚重”与否并不以篇幅为据,也与流于表面的宽闻和宏大无关。作家如果有丰富的学养、深削的见识和灵活的笔触,其创作的长篇散文当然更能打动人心。但短小的散文同样也可以产生“厚重”的气象,鲁迅的小品、杂文往往微中见著、以小寓大,篇幅短小并不影响其博大精深。正如徐懋庸对小品散文的定义:“小品文虽小,但必须有和写大作品一样的思想的体系、智识的基础、技术的程度。狮子搏兔、牛刀割鸡,小品文的做法有如是者。”
  散文的“厚重”还在于其创作是否与时代同频共振。有些伪“厚重”的散文之所以显得笨重、华而不实,很大程度上在于作者离开自己最熟感的时代和生活,去涉足缺乏案头功夫和知识储备的题材领域,最终见诸笔端的只有肤浅、空洞的议论。作家如果与时代声息相通,就拥有了最熟悉的题材,即使从身边琐事写起,也能通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即便所写的是凡人凡事,也可让人感到震撼和敬畏,厚重感自然也会随之而来。
  但是,强调时代关怀的同时也要避免空喊口号,重蹈主题先行的老路。文学评论家王尧认为,日常生活是时代的肌理,时代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生长。多年来,围绕历史、文化、生态、哲学等话题展开书写的散文轮番上场,描写日常人生和人情冷暖的散文也不少,但后者受关注的程度和在理论批评界中的影响一般不及前者。个中壕由,无非是日常体验零碎、扁平,无法承载厚重的思想。这显然是一种偏见。日常虽然简单、平凡,却是所有宏大和厚重的起点,也是其基本的组成要素,正是它们的叠加和联动,最终构筑出时代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如汪曾棋的散文,或忆旧怀人,或谈吃论喝,或絮语家常,或记风土人情,看似琐屑,实则灵动舒展、情真意切,几乎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诗意和美,不可谓不厚重。
  此外,“厚重”的散文还应关注细节。丰盈而又充满意味的细节描写,是散文作者敏锐洞察力的外在表征,凝聚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社会历史、天地人心的深刻体察,可以让读者感受到作者个人生命的体温和热力。有些散文或文化散文读起来味同嚼蜡,就在于作者把自己埋入无穷尽的材料、学识中,而忽视对细节的发现和捕捉,个人的悲欢和低回婉转无所托付,文学美的质感和弹性也就难以显现。
  (摘编自王炳中《“厚重”散文的品相与质地》)
  材料二:
  怎样的散文算得上是“原浆散文”?《原浆散文精选集》最前面有《星火》杂志主编范晓波的短文《痛饮生活的原浆》,这篇类似宣言的短文是“原浆散文”的“行业标准”。其中写道:“要求使用作家的直接人生经脸或社会观察,不依赖搜索引擎和文史资料,像乡村酿谷酒一样用真本实料,高投入低产出。尤其期待经历了十年磨一剑的沉淀与发酵后,把个人经验和时代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散文应该体现“厚重”的特点,且两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也是相同的。
  B.材料一指出,散文是一种以率性自由、轻松随意为特点的古老文体,无论是篇幅、内容还是思想含量,都胜过其他文学样式。
  C.材料一认为,作家的丰富学养、深刻见识以及灵活的笔触,使得其创作的长篇散文更能打动人心。
  D.材料二指出,比起“一手生活经验”,经验的审美化和文学性才是散文这一文体的优势所在。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家在创作“原浆散文”时要将自己的直接人生经验或社会观察融入到作品中,不可过度使用搜索引擎和文史资料。
  B.从范晓波的观点可以得知,创作“原浆散文”要像酿谷酒一样既强调真本实料,也要注重流程和工艺。
  C.“原浆散文”对历史类散文的写作持怀疑态度,主要在于历史类散文仅是停留在交代与铺陈上,不够厚重。
  D.作者认为,当散文脱离时代生活时,就有类似“原浆散文”来倡导矫正,但他对“原浆散文”的发展前景持理性态度。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开篇总说散文能以厚重取胜,接着分别论述“厚重”散文的品相和质地。
  B.材料二第二段采用了引用论证的手法,引用《星火》编辑的回信论述了如何在“一手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转化为“原桨”。
  C.材料一以汪曾祺的散文为例,说明厚重散文的创作与作者熟悉的时代和简单平凡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D.材料二围绕“原浆散文”的行业标准、创作原则、发展历程展开论述,层层递进,阐述透彻。
  4.材料二开篇的设问句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5.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二者在散文创作方面有哪些相似的主张。(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路标
  茹志鹃
  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
  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
  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
  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
  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
  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