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蜀中学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17740字。
2024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五)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 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 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小题,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你的身体怎么知道什么时候该睡觉?有两大主要因素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②第一个因素,是你大脑深处的24小时生物钟发射出的信号。生物钟会制造出循环的昼夜节律,让你在夜晚和白天的常规时段感到疲倦或清醒。但它也控制着其他的节奏模式,包括你偏好的饮食时间、你的心情和情绪、核心体温、代谢率,以及多种激素的释放。很显然,在比赛中打破奥运会纪录的可能性与一天中的时间段有关,这并非巧合。破纪录的可能性会在人类昼夜节律的自然高峰(下午的早些时候) 达到最大极限。即使是出生和死亡的时间也证实了昼夜节律的存在,因为维持生命的关键代谢、心血管、体温和激素水平等波动过程,都是由昼夜节律这个生物起搏器所控制的。
③1938年,芝加哥大学的纳塞尼尔•克莱德曼教授与他的研究助理布鲁斯•理查森共同进行了一项较为极端的科学研究。他们去到肯塔基州的猛犸洞里,这是地球上极深的洞穴之一——事实上,由于过于深邃,它的最深处完全无法探测到阳光渗透。他们一共在黑暗中度过了32天。除了积攒了浓密的面部须发外,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了两大突破性的发现。第一个发现是,人类会在阻绝外界阳光的情况下,形成自己的“内源性”昼夜节律,也就是体内自我生成的节奏。克莱德曼和理查森都没有随机地醒来和入睡,而是表现出了一种可预测的、重复性的模式,即有较长时间的清醒状态(约 15 个小时),并伴随有大约9个小时的睡眠。第二个出乎意料且意义更重大的发现是,他们规律性循环的“睡眠—清醒”周期并不是精确的24 小时,而是始终确切地超过了 24 小时。在这项开创性实验的八十多年后,我们确定了一个成年人的体内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大约是24小时15分钟。它与地球的24小时自转周期相差得不算太多,但也不是任何一个有职业自尊的瑞士钟表匠能够接受的精确计时。
④值得庆幸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生活在类似的黑暗环境中。我们通常会感受到来自太阳的光线,调整我们不精确的、运行时间过长的生物钟。阳光就像转动走时不准确的手表侧面旋钮的食指和大拇指,每天有条不紊地重置我们不准确的内部时钟,将其“调” 回精确的24 小时。24小时生物时钟坐落在大脑中央一处被称为 “视交叉上核”的地方。在这一位置上,视交叉上核会对从每只眼睛沿着视神经传送到大脑后部进行视觉处理的光信号进行“抽样分析”,利用可靠的光信号来校准不准确的内在时间,将其重置为精确的24小时周期,从而防止任何偏差。它是整个生命体生物节律交响乐的中央指挥。对于白天活动的昼行性物种来说,昼夜节律会在白天激活大脑和身体的许多机制,使你保持清醒和警觉。这些过程会在夜间逐渐变得低缓,从而消除产生警觉性的影响。
⑤第二个因素,是一种在你的大脑中积聚的化学物质——腺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即便在阻绝外界阳光的情况下,人体也可以规律性地醒来和入睡,这表明昼夜节律具有“内源性”。
B. 人体内生物钟平均持续时间约为 24小时15分钟,其不精确性促使阳光每天对其进行重置和调整。
C. 腺苷通过调节大脑中促醒区域和睡眠诱导区域的占比来制造睡眠压力,这种睡眠欲望是不可抗拒的。
D. 咖啡因通过占据腺苷的受体来发挥作用,它可以有效降解腺苷,以达到缓解困意、诱使清醒的效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同时间段破纪录的可能性、出生和死亡的时间、偏好的饮食时间等,都可佐证人体昼夜节律的存在及其重要性。
B. 所谓“咖啡因崩溃”现象,指的是咖啡因被人体代谢后,其功效慢慢消退,极高水平的腺苷会使人感到极度疲劳。
C. 通常情况下,上午较下午精神状态更佳,这是因为昼夜节律的强力激活和低水平腺苷的共同作用会使人神清气爽。
D. 只有当昼夜节律和腺苷产生的睡眠信号同属一个系统,它们才能相互交流并联合起来,调节人体睡眠和清醒状态。
3. 下列对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陈说观点时使用“大多数人”“通常”等词,体现了用语的严谨性。
B. 作者善于打比方,如第④段,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视交叉上核”的功能。
C. 文章第⑦段运用归谬法,对错误的认识予以反驳,观点鲜明,论证有力。
D. 文章末段采用举例子的方法解说图片,阐明不同时间点对应的曲线内涵。
4. 科学论文发表时,一般都有提要或摘要,方便读者迅速了解研究成果。班级学习小组要为这篇文章撰写摘要,请你列举出写作要点。
5. 好的科普文应该具备哪些要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B.“人体内”错,应该是“成年人的体内”;“促使”强加关系,原文“我们通常会感受到来自太阳的光线,调整我们不精确的、运行时间过长的生物钟”,并没有说是什么促使阳光每天对其进行重置和调整。
C.“通过调节大脑中促醒区域和睡眠诱导区域的占比来制造睡眠压力”错,原文“高浓度的腺苷可以通过一种巧妙的双重作用效果来降低大脑中促醒区域的‘体积’, 同时调高睡眠诱导区域的比例”,可见腺苷调节的是大脑中促醒区域的“体积”,而不是比例。
D.“有效降解腺苷”错,原文是“它会阻塞并有效地抑制受体,起到掩蔽剂的作用”。
故选A。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邮 票
萧 乾
我是怎么认识老赵的呢?这还得从我玩上邮票说起。
一天上课的时候,我正在欣赏几张新弄到的大清帝国邮票呢,坐我右边一个蓬乱的头探到我的座位上来,我赶忙把它藏起,侧过头看他那清癯、眉间带点苦相的脸。
这人姓赵,才转学来的,我不认识他———我最不爱看人苦相。他问:“你干啥留那东西?”这辽宁口音逗得我直笑。我应了一句:“玩玩罢咧。”
他偏过身子,半叹息半哼哧地来了一声:“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