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20字。
橡树》说课稿
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 洪申健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致橡树》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三篇课文《中国当代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本单元主要学习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教学重点是从语言文字描绘的形象出发,结合对作品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了解,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想像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从而培养良好的读诗趣味。
《致橡树》是当代蒙胧诗派的代表诗人舒婷的代表作。本诗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追求。表明作为女性在爱情生活中应该采取的立场和态度。即使放眼今天的社会种种,这首诗仍然熠熠生辉,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和艺术美感。诗中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不正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重复的脚步么?作者不仅让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成为爱情中应有之义,而且旗帜鲜明地指出,爱情绝不是生活的全部,爱情不应凌驾于事业之上,爱情应该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只有把爱情的力量化成崇高的事业追求,爱情才能成为一株光辉美丽的长青树。全诗气韵顺畅,喻意明晰,层层递进,力量渐升,最后水到渠成,升华主题。又自然贴切,毫无雕琢之痕,是诗体结构的一种典范。学习《致橡树》重点要领悟诗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体会诗歌的含蓄美,并学习新诗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
教学目标:
1、语文积累:(1)关于朦胧诗派和舒婷的文学常识;(2)熟读,最好能背诵全文。
说明: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的过程,语文的积累主要包括四个层面:文化常识的积累;语言材料的积累;人生阅历的积累;思想感情的积累。只有积累,才能厚积薄发,才能通过吸收内化而学以致用。
2、探究《致橡树》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领悟诗人的爱情观;学习新诗赏析的方法。
说明:语文学习除了关注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审美能力,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以及态度价值观,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和难点:《致橡树》中主要意象的象征意义,领悟诗人的爱情观。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问题探究法。
媒体设计:播放朗诵带《致橡树》。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爱情的话题导入舒婷。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演绎着爱情的故事,有多少人在享受着爱的甜蜜,又有多少人在承受着爱的痛苦。有一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