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散文类文言文专练
- 资源简介:
约10200字。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散文类文言文专练
1.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五小题。
心源亭记
(明)李贤
①邓①之儒学,在古城巽隅②,规制宏敞。殿后曰“明伦堂”,堂前道中一井,其水湛然以清。有司作亭其上,御史项君题之曰“心源”。州守崔君富谓予郡人也,请记之。
②噫!旨□,心源之名亭也!夫源者,井内之泉也,而必冠之以心者,何哉?湛然以清者,水之本体也,苟终日荡之,未有不浊者也。虚灵不昧者,心之本体也,苟私欲蔽之,未有不昏者也。水之荡而浊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清于是乎出矣。心之蔽而昏者,有时静焉,则本体之明于是乎在矣。甚矣,水之清浊有似于人心之昏明也。
③清而明者,莫不皆由乎静;浊而昏者,莫不皆由乎动。然水之浊者,静则清矣,初无用力于其间;而心之明者,虽由乎静,必有主敬之功焉。此心之明,徳无或昏也,故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③而已矣。”
④或曰:项君名亭之意,果出于此乎?曰:不可得而知也。据“心源”之名,而推心源之理如此。然项君之意虽不可知,要之不出此理之外也。
⑤于是乎记。
【注】①邓:地名,邓州。②巽隅:东南角。③放心:丧失了的善良之心。
(1) 可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哉 B.也 C.焉 D.耳
(2) 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大宽敞的邓州官学坐落于古城的东南角。
B.殿后通往明伦堂的道路上有一口清澈的井。
C.御史将当地官员修建的井亭命名为“心源”。
D.州守崔富吩咐李贤的同乡去邀请李贤作记。
(3) 对文中“心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性清明的心源,会因为被个人欲望蒙蔽而变混浊。
B.变得混浊的心源,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恢复本性。
C.寻找丧失了的善良之心,其实就是寻找清明的心源。
D.“学问之道”在于让道德不昏昧,进而让心源清明。
(4) 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居是学者,睹‘心源’之名,宁不惕然有所警哉?
A.第①段末尾 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 D.第④段末尾
(5) 第③段的论述在第②段的基础上推进了一层,请加以分析。
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五小题。
进学斋记
(宋)张耒
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德无须臾而不进。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理。观天地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德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德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皙风乎舞雩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大夫之箦,则疾病之际未尝不在学也。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矣。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