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080字。
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确定了意象的含义以后,就可以进一步研究意象之间的组合规律,并从这个角度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点。
一首诗从字面看是词语的联缀,从艺术构思的角度看则是意象的组合。在中国古典诗歌特别是近体诗和词里,意象可以直接拼合,无须乎中间的媒介。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如连词、介词可以省略,因而意象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很确定。一个意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有类似电影蒙太奇的艺术效果。例如杜牧的《过华清宫》后两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和“妃子笑”这两个意象中间没有任何关联词,就那么直接地拼在一起。它们是什么关系呢?诗人并没有交代。可以说是“一骑红尘”逗得“妃子笑”了;也可以说是妃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好像两个电影镜头的叠印。这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但又都不太恰切。诗人只说“一骑红尘妃子笑”,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意象摆在读者面前,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又不允许你把它凝固起来。一凝固起来就失去了诗味。意象之间不确定的关系,正是留给读者进行想象的余地。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虽然可以直接拼合,意象之间似乎没有关联,其实在深层上却互相钩连着,只是那起连接作用的纽带隐蔽着,并不显露出来。这就是前人所谓峰断云连,辞断意属。也就是说,从象的方面看去好像是孤立的,从意的方面寻找却有一条纽带。这是一种内在的、深层的联系。意象之间似离实合,似断实续,给读者留下许多想象的余地和进行再创造的可能,因此读起来便有一种涵泳不尽的余味。李白的词《忆秦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这首词的意象跳动很大,秦楼月,灞陵柳,乐游原,咸阳古道,汉家陵阙,光是地点就换了这么多,所以浦江清先生说它是“几幅长安素描的合订本”。如果再问一句,把这些孤立的意象连在一起的线索是什么呢?我想就是对长安这座古都的凭吊,对古代文明的追怀,对盛世的留恋和对前途的惘然。作者仿佛是站在历史长河中间的一座孤岛上,正向着邈远的时间与空间茫然地举目四望,同时把他的一些破碎的回忆与印象编织成这首词。除了这感情的线索之外,上阕“秦楼月”和下阕“音尘绝”各自的重复,也起了连接意象的作用。
从意象组合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些传统技巧获得新的理解。先说比兴。关于比兴的定义及其区别,历来众说纷纭。郑众说:“比者,比方于物也;兴者,托事于物。”刘勰说:“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意象组合属于诗歌艺术构思,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直接拼合与电影蒙太奇手法异曲同工。
B. 中国古典诗歌中,除了内在、深层的感情线索之外,意象的重复也有连接意象的作用。
C. 比兴所连接的意象有主次之分,二者区别在于所连接的对象之间有无内在必然联系。
D. 第三段中引用浦江清先生的评价,旨在说明李白《忆秦娥》中景物描写全面、细致的特点。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意象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能直接拼合,致使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很难确定,这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的余地。
B. 关于比兴的定义及二者区别,作者并不认同历来众说纷纭的观点,而是从意象组合的角度做出了新的解释。
C. 从第三段内容可以看出,运用艺术联想和想象,可以把握诗歌意象之间的深层联系,涵泳诗歌不尽的余味。
D. 对偶不仅可以让诗人打破时空局限组合意象,并自由地抒发情感,也可以让读者自然、顺畅地理解诗歌。
3. 下列诗句,不属于意象直接组合的一项是( )(3分)
A.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B.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陶渊明《归园田居》)
C.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4. 请简要分析材料的论证思路。(4分)
5. 请结合以上材料,从意象组合规律的角度,简要分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艺术构思。(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街沧桑
徐贵祥
小时候,我认为老街是一座城市,至少曾经是一座城市,再至少将来也会是一座城市。老街坐落在皖西中部丘陵的一个高台子上,基本上呈“F”形,三条大街构成了老街的全部。我姥姥家住在老街的中心,不偏不倚正好在下面那一短横和一竖的交界处。
姥姥家的后面不是街区,往北是一个土坎,再往北是河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