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论述类文本阅读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专项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1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2/27 19:16: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1460字。

  论述类文本阅读
  四川省达州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自从有了文学史以来,散文就好像是受到了歧视。一般人谈论文学类别,往往只谈诗歌、小说、戏剧这“老三样”。即使谈到散文,也令人有“敬陪末座”之感。
  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一般讲到散文的应用,不外抒情与叙事两端。抒情接近诗歌,而叙事则邻近小说。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散文的真精神在于真实。抒情要真挚动人而又不弄玄虚,叙事不容虚构而又要有文采有神韵。可是有一些人往往是为了消遣而读书。文学作品真实与否,在所不计。即使是胡编乱侃,只要情节动人,能触及他们灵魂深处的某一个并不高明的部位,使他们能够得到一点也并不高明的快感,不用费脑筋而又能获得他们认为的精神享受,在工作之余,在飞机上,在火车中,一卷在手,其乐融融。
  散文担当不了这个差使,于是受到歧视。倘若把文学分为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散文属于阳春白雪。真要欣赏散文.需要一定的基础、一定的艺术修养。虽然用不着焚香静坐,也要有一定的环境。车上、机上、厕上,不是适宜的环境。因为文学作品都要能给读者一点美感享受,否则文学作品就会失去它的社会意义。但是,美感享受在层次上是不尽相同的。散文给予的美感享受应该说是高级的美感享受,是真正的美感享受。它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洗涤人的灵魂。像古希腊的悲剧,它能使人“净化”;但这是一种性质完全不同的净化。
  在这一点上,外国的散文也同中国一样。世界上许多国家,特别是那几个文化大国,文学创作都是非常繁盛的,诗歌、小说和戏剧的创作都比较平衡;一谈到散文,则不尽如此。有的国家散文创作异常发达,有的国家则比较差。英国是散文大国,这里的散文大家灿若列星;法国次之;而德国则几乎找不出一个专以散文著称的大家。我曾经认为英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散文大国,一直到很晚的时候,我才憬然顿悟:世界上真正的散文大国其实就是中国。在“经、史、子、集”中有大量绝妙的散文。无论从质、量上看还是从历史悠久上看,中国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对散文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身边琐事问题。在中国文学史上,最能感动人的散文写的往往是身边琐事。《陈情表》《兰亭集序》《醉翁亭记》《前赤壁赋》等散文名篇,哪一篇不真挚动人,感人肺腑?又哪一篇写的不是身边琐事或个人的一点即兴的感触?只有真实地写真实的身边琐事,才能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才能净化他们的灵魂。宇宙大事、世界大事、国家大事当然能震撼人心,然而写这些东西,如果掌握不好,往往容易流于假、大、空、废“四话”。四话一出,真情必隐,又焉能期望这样的文章能感动人呢?
  既然把散文摆上了这样高、这样特殊的位置,散文,特别是中国散文的特点究竟何在呢?有人说,散文的特点就在一个“散”字,散文要松松散散。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写到什么地方就写到什么地方,率意而行,一片天机,挥洒自如,如天马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文学类别中,散文一直不入主流,与“老三样”不能并列,其地位只能敬陪末座。
  B.因为散文不能满足人们随时随地读书消遣来获得精神享受,所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C.散文是高雅的文学作品,它能够提高人的精神境界;欣赏散文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D.散文对素材的要求很高,身边琐事最能打动人心净化灵魂,而大事却无法担当此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认为散文贵在真实,情节动人但胡编乱侃的作品不能体现散文的真精神。
  B.文章介绍西方文化大国的文学成就,重在阐明其散文的处境和影响不尽相同。
  C.文章把身边琐事与社会大事加以对比,阐述了它们在散文写作中的不同作用。
  D.文章论述散文的真精神时,采用了古今中外散文的相关材料,见解非常独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阐述了有关散文创作和鉴赏方面的独到见解,给阅读者一定的启发。
  B.散文和戏剧都有相似的功能,即都能净化灵魂,能给人高级的美感享受。
  C.作者认为中国是世界散文第一大国,中国散文既质优量大,又历史悠久。
  D.散文要显得行云流水、舒卷自如,需要作者长期锻炼修养并且千锤百炼。
  四川省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大联考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管东方还是西方,衡量艺术形象的最高美学准则都可以归结为传神。
  传神者,传形之神也。就是说,艺术形象要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要达到这一要求,就应坚持形似与神似的统一。形似是神似的基础,脱离了形似就谈不到传形之神。这与所谓通过细节真实展现本质真实的意思是相同的。正如细节真实不等于对生活事实的摹写一样,形似的“似”也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齐白石语)。不论“太似”,还是“不似”,者都脱离神的支配和制约,只能使艺术丧失真实。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