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19
- 资源简介:
约5040字。
15.1《谏太宗十思疏》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必固其根本 根本:树根
B.人君当神器之重 当:主持,掌管
C.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景:大
D.虽董之以严刑 董:懂得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浚其泉源 浚:疏通
B.而况于明哲乎 而况:何况
C.念高危则思谦冲以自牧 冲:前进,进取
D.能克终者盖寡 克:能
二、情景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 , ”相似。
(2)《谏逐客书》中,李斯用河海的例子证明有容乃大的句子是“ , ”。
(3)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十二章》中曾子所说的“ , ”自勉。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轫于西周,确立于秦汉,至隋唐臻于完备,历经变革延续至晩清。监察制度对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十分重要,是公正、有效之政治法律秩序得以实现的保障。从御史与谏官之间的关系来理解,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秦汉时期形成了御史与谏官并存的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隋唐时期御史与谏官相辅相成,复合性监察制度体系臻于完备;宋以后谏官制度逐渐衰微,及至明清时期形成了以御史与谏官制度合一的、以督察院为主体的单一监察制度体系。
监察权本于天道,又以现实法律(惯例)为其依据体现了天下整体性价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源远流长,自西周始及至晚清,对国家吏治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B.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体系演变主要体现为由复合性体系到单一性体系的变化。
C.监察权本于天道,具有最高权力的属性,天道是监察官行使监察权的依据。
D.监察官按照法律行使职权,被监察的高官显贵甚至君主都不能凌驾于其上。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从古代监察制度的产生及沿革说起,重在论述监察制度权威有效的成因。
B.“贞观之治”的事例说明要想监察制度行之有效,君主应奉法而治,监察官应严明职守。
C.文章第二段提出监察权具有最高权力属性,为后文论证监察官独立行使职权提供了论据。
D.文章第四段从皇权和监察官本身两个方面论证了监察制度的功能有被消解的可能性。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监察制度及其附属机构的设置,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公正的政治法律秩序。
B.无论是复合性体系,还是单一性体系,监察官监察都具有权威性,足以震慑权贵。
C.监察官行使权力时代表君主,如御史虽官品低却可以绕过御史台长官直接独立行使职权。
D.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若监察官依附权贵或为利益所惑,监察制度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的。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上谓裴寂曰:“比(近来)多上书言事者,朕皆粘之屋壁,得出入省览,每思治道,或深夜方寝。公辈亦当恪勤职业,副(“符”,相符合)朕此意。”
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