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22
- 资源简介:
- 约8250字。 - 部编高中语文选必中《为了忘却的记念》备课资料 
 《为了忘却的记念》一
 【学习目标】
 1.理解白莽、柔石等革命志士的形象特点,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
 2.通过分析作者对五位青年作家被国民党反动派枪杀的悲愤之情,感受鲁迅的形象。
 3.学习本文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分析曲笔手法的运用,感受含蓄蕴藉的情感。
 【导入】我们印象中的鲁迅先生是“横眉冷对千夫指”,目光凌厉,高冷逼人。其实鲁迅先生是 “俯首甘为孺子牛”,对青年,他和蔼温暖,心有阳光;对敌人,毛泽东称“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情境任务】
 为庆祝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学校将举行“鲁迅与青年”的专题文学沙龙。请结合文本,谈一谈鲁迅眼中的青年与青年眼中的鲁迅。
 【活动一】
 思考讨论:
 鲁迅眼中的青年是怎样的?以白莽和柔石为例?
 要求:根据表格,概括梳理。
 人物
 事件
 性格
 白莽
 ①译德文书《彼得斐传》;邮寄不便,他就亲自送来了。
 勤奋好学
 柔石
 ①……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真会这样的么?……”但是,他仍然相信人们是好的。
 天真、善良
 【白莽形象】
 性格特点:勤奋好学、爱憎分明、率直坦诚、积极乐观
 精神品质:执着坚定、勇敢无畏、追求真理和自由、勇于斗争
 【柔石形象】
 迂: 善良与纯真、勤勉与憨厚、执着与坚定
 硬气:勇于承担、刚毅坚强、勇敢无畏、宁折不屈
 【小结】
 不独白莽、柔石,冯铿、李伟森、胡也频亦是如此。在鲁迅的眼中,这些青年为了国家,为了真理,为了自由和民主,英勇反抗、不畏牺牲、宁死不屈。
 白莽、柔石与鲁迅在性格、理想、信念等方面是十分投合的,鲁迅乐于与这些青年交往。文中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对白莽、柔石等青年的的欣赏、赞美,以及爱护之情。那么,当这么好的青年,当鲁迅万般欣赏敬佩与爱护的青年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的时候,鲁迅对青年的死是心疼的,悲伤的,他对国民党反动派是愤恨的,仇视的。
 【活动二】
 思考讨论:
 面对革命青年的被杀,作者如何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
 要求:理解作者使用曲笔和用典的用意
 惯于长夜度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