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同步练习8
- 资源简介:
约9990字。
2.2《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小阅读-课内
1.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明确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个观点。其实,毛泽东在他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也多次提到实践的重要性,请从《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找出一两句表现实践重要性的句子,并列举一两个你熟悉的例子证实实践的重要性。
2.阅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二部分第一个层次两句话: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提问:从结构上看,这两句话有什么作用?从语言上看有什么特点?
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中一个正确思想的形成为什么必须经过“多次的反复”?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究竟什么是调查研究?科学意义上的调查研究具有什么特征?对于这些问题,许多人并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当需要亲自动手进行一项调查研究时,有些人往往仅凭头脑中对调查研究的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就大胆去做。当然,这种精神是好的,但是这种调查研究得来的成果究竟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反映现实情况?会不会歪曲事实,误导决策?比如,有的在几万人的总体中,仅仅调查十几个人,甚至只调查了几个人,就得出有关这个总体的结论;有的根据极端特殊的样本,得出的却是有关一般总体的结论;有的把表面上存在差别而实际上并无差别的统计结果作为阐述变量关系的依据;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仅凭借感性认识和工作热情进行的调查,精神是好的,但有可能会歪曲事实,误导决策。
B.要想解决好均衡发展、精准扶贫、收入分配等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在调查研究上下功夫。
C.“调查研究”是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D.有发展就有问题,发展与问题是相伴的,想要推动发展,就要去发现并推动问题解决。
5.下列句子,最适合填入“材料三”空格处的一项是( )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谋事在人,成事亦在人。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历史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6.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
A.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B.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C.要坚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既报喜又报忧。
D.观于明镜,则瑕疵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
7.要想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所谓“物质变精神”。就是在实践过程中,外部客观物质的东西反映到主观意识中来,形成主观的如思想、理论、方针、政策等东西。所谓“精神变物质”,就是将实践中业已形成的方针、政策、理论、方案等观念性的东西。运用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