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同步练习1
- 资源简介:
约4900字。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 》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对《拟行路难(其四)》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拟行路难(其四)》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的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
B.作者运用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
C.诗人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
D.“吞声踯躅不敢言。”到了嘴边的呼喊,却突然“吞声”强忍,“踯躅”克制住了。因为诗人即使大声呼吁,也于事无补。
2.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鲍照,字明远,唐代著名诗人。鲍诗气骨劲健,语言精练,词采华丽,常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
B.《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本为汉代歌谣,晋人袁山松改变其音调,制造新词,流行一时。
C.这首“泻水置平地”是鲍照《拟行路难》中的第四首,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从而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其思想内容与原题妙合无垠。
D.《拟行路难(其四)》起首两句作者运用的是以“水”喻人的比兴手法,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二、非选择类
3.一词多义
坛
荪壁兮紫坛( )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
遗
遗余褋兮澧浦( )
小学而大遗( )
逝
将腾驾兮偕逝( )
予为斯序,既痛逝者( )
疏
疏石兰兮为芳( )
王怒而疏屈平( )
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
三、情景默写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鲍照面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以宿命论来寻求解脱的两句是“ , ?”
(2)韩愈在《师说》中,犀利指出当时士大夫们借年龄和学问相当就耻为尊师的两句是“ , 。”
(3)在《石钟山记》中,苏轼夜游并考查石钟山,对前人有关石钟山的命名进行了分析,批评了“ , ”的错误做法,表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严谨的求实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湘夫人》中以白描手法写出洞庭湖广阔秋景的两句是“ , ”。
(2)《湘夫人》中写湘君凝神远望,对着江水满腹惆怅的句子是“ , ”。
(3)《湘夫人》中感叹美好时光不可多得,应悠闲游逛的句子是“ , ”。
(4)《拟行路难(其四)》中,“ , ”两句运用比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