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75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考试时长:150分钟 试题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这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它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的。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性格形象,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当然追求光明就会与黑暗面形成敌对,这原是矛盾的两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和平生活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格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则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饱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相;它的“一江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性格。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这是基于对饱满的生活热情、新鲜的事物的敏感,与时代的发展中人民力量的解放而相伴成长起来的。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形象的飞动、想象的丰富、情绪的饱满,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文化交融的过程大大地加速了。南朝的“文”妆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为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
B. 盛唐时代和平繁荣,性情更为平易开朗,这一时期的诗歌风格与深入浅出的《国风》比较接近。
C. 李白“万古愁”的咏叹虽然感情沉重,但比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更为气象万千,充沛饱满。
D. 唐代儒释道三教并用,诗人可以从多方面汲取营养,而诗人不同的信仰也决定了其不同的诗风。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盛唐时代,人民力量高涨,喜欢歌颂正面力量、追求光明理想的作品,不喜欢揭露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的作品。
B. 王昌龄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借用玲珑剔透的意象表达饱满的内心感受,有别于盛唐气象的宏大浑厚的艺术特征。
C. 盛唐气象,呈现出了鲜明开朗、形象飞动、想象丰富、情绪饱满等特征,实现了诗歌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D. 盛唐气象的出现,与唐代实行科举取士,产生文化下移效应,从而打破了门阀士族长期垄断政治的局面密切相关。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3分)
A.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B.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C.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 材料一在论述“盛唐气象”时,提到楚国的屈原和南唐后主李煜,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 假如你在进行关于盛唐文化的研究性学习,要针对“盛唐气象的成因”写一份报告,请结合材料二,列出报告要点。(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北中国
萧红
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
“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
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
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