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那一只蟋蟀》备课资料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一文字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6/8/5 7:06:5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200字。
《就是那一只蟋蟀》备课笔记
戴秀琴
教学目的:1.了解新诗的特点
          2.把握诗歌鉴赏的思路
教学重点:紧扣新歌的特点,引导学生鉴赏
教学难点:1.体会表现手法须为内容服务的特点
          2.体会“物象”.“意象”.“意境”间的关系
教学道具: 投影仪
教学时间:2002年10月3日   星期三     第三节
教学过程:
(一)        以9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为例,引出诗歌鉴赏的思路。
           (投影仪)
教师提示:
阅读全诗,从“江月去人只数尺”,“欲三更”、“联拳静”这些语句,可以初步把握这首诗是描写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再逐字逐句分析理解。(整体把握)
第一句“江月去人只数尺”中,“只数尺”形容了江中月的清晰,说明当时江面上风平浪静,因为只有平静,江中的月影才清晰,才觉得离人很近。
第二句“风灯照夜欲三更”的重点,不在“风灯” 而在“欲三更”,  是说夜很深,夜深人井,桅杆上挂的风灯静静地照着,渲染的还是宁静的气氛,联系全诗的基本内容,联系上句,风灯不是江风吹打桅杆之义,如果江风吹打,怎么能见到“江月去人只数尺”的情景呢?
第三句“沙头宿路联拳静”重点在“联拳静”,意境安谧、和平。
第四句“船头跳鱼拨刺鸣”写出鱼儿跳出水面发出清脆的响声,意在衬托月夜的宁静。
    (局部分析)
(1)结论:诗歌鉴赏要讲思路:一般遵循从整体到局部,
再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板书)
同学们都知道: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手法)是为要内容服务的。要分析全诗的表现手法时,必须联系全诗的内容意境。既然这首诗是渲染江上月夜的宁静、恬静,表现安谧和平的意境,那么“船尾跳鱼拨刺鸣”这一动景就只能起衬托作用,而不是形成对比。
(2)结论“表现手法的作用只能依据诗歌所表现的意境而定,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