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24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75 M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2/2 4:39:2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9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8490字,答案扫描。

  2024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1.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3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礼俗产生的先后问题上,虽然有学者坚持认为“礼生于俗”,即礼起源于上古社会的风俗习惯,不过礼俗同源共生已是学界更为普遍的共识。如果从礼俗的社会功用和文化意义来看,礼与俗更是具有同源共生、价值同构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基础。
  首先,礼俗同构体现于二者的价值同构、家国同构与文化同构。礼与俗的价值同构,最终归结为历史同行、文化同宗、信仰同理。其中,国家认同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思想基础。刘庆柱认为,从历史科学的时空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属于区域文化,也不同于特定时代、特定王朝或其他政体的历史文化,更不属于某个具体的“族属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一体”文化,其本质是国家文化。 国家通过国民对“国家文化”的认同,保证了国家统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延续。在所有文化认同中,国家文化认同是核心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认同。
  因为归根到底,国家是社会进步的结晶,是文明形态的表现。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民族的国家历史从未间断,而蕴含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则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社会思想,这是中华文明共同体维系大一统并不断得以强化的根本所在。
  比如宗族观念,既是源于中华大地并为不同族群所普遍认同的社会观念,也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而自古以来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帝王宗庙和民间宗祠的共存,则是宗族意识的重要载体。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帝王宗庙和民间宗祠可谓同根共源,具有强大的文化标识性和社会教化功能。从周礼中可以看出,周代的分封制、宗法制是其社会制度建构的政治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帝王宗庙制度成为了政权传承的政治基础,而士族家庙制度成为了家族维系的情感纽带。经过历史变迁,帝王宗庙和民间宗祠的原始内涵已发生了不小改变,但其文化象征意义已然融为“家国同构”的恒久文化认同之中。
  张士闪在长期的华北乡村田野考察中发现:村民待人处事,其实是兼具礼与俗的两重规则,既讲究“按理(礼)说”,却也必须“来点俗的”,二者相加才是生活的全部。一个人言行是否妥当,社会交往是否得宜,在乡村舆论中常要归之于讲不讲理、懂不懂礼。在这类话语背后,隐然存在着一套礼俗逻辑与公共机制。不管是“按理(礼)说”,还是“来点俗的”,都是以因循传统的名义,遵照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俗同源共生”是基于礼俗的社会功用和文化意义角度而言的,体现在价值、家国、文化三方面的同构上。
  B.对多元一体的国家文化的认同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认同,它保证了国家统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延续。
  C.中国传统社会中帝王宗庙和民间宗祠这两大宗族意识的重要载体,在宗族观念和社会功能上没有区别。
  D.因为中国文化是一个拥有独具特色的社会礼俗的特有系统,所以“礼”“俗”既有差异性,又有同一性。
  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基于礼俗同构的观点,从“礼俗同构的体现”和“礼俗同构的核心价值取向与文化表征体系”两个角度展开论述。
  B.文章将“礼”与“俗”对举,在国家层面与民间层面,对礼俗同构与礼俗互动传统做了具体而深入地阐释。
  C.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周易•序卦传》,意在论证以道德伦理为最高原则的国礼体现了自上而下的统领关系。
  D.研究礼与俗,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发展规律;也需要辨证思维,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直接体现礼俗的“家国同构”观的一项是(3分)
  A.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礼记》)
  B.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吴兢《贞观政要》)
  C.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D.礼失而求诸野。(班固《汉书•艺文志》)
  4.请结合文章最后两段的内容,给“国礼”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文中张士闪认为:“村民待人处事,其实是兼具礼与俗的两重规则。”请简要分析。(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雪
  沈从文
  天气变到出人的意外。晚上同叔远分别时,还约到明早同到去看栎树林里捕野狸机关。把身子钻到新的山花絮里呼呼的睡去。人还梦到狸子兔子对我作揖,心情非常的愉快。因为是最新习惯,头是为棉被蒙着,不知到天亮已多久,待到为一个人摇着醒来时,掀开被看,已经满房光辉了。
  叔远就站在我面前笑。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