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2740字。
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在早期的现代诗歌起步阶段,胡适、郭沫若等皆主张新诗应与传统文化、古体诗决裂,未免有些矫枉过正。一旦废除古体诗的格律,随之而来便是诗歌创作形式的“极端”自由,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新诗来说,旧的诗歌形式被“废除”,新的诗歌理论尚未建立,这时是诗坛最混乱的时候,许多新诗人简单地将白话当作白话诗。这也是为什么五四时期部分人士反对白话诗,认为新诗不是诗,即便是当时提倡并写作新诗的俞平伯也对这种观点提出了质疑:“中国现行白话,不是做诗的绝对适宜的工具”。
第一位宣布与古体诗决裂的白话诗人胡适同时也是第一位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理论的学者。胡适提倡“作诗如作文”,即“话怎么说,诗就怎么写”。然而在他的早期诗歌创作中仍然有割舍不掉的传统诗歌的形式:
寄给在北平的一个朋友
臧晖先生昨夜(作一个)梦,(梦见)苦雨庵中吃茶(的)老僧,
(忽然)放下茶钟出门去,飘萧一杖天南行。
天南万里(岂不)太辛苦?只为智者识(得)重(与)轻。
(醒来)我自披衣开窗坐,谁人知我(此时)一点相思情!
比起一面要割裂传统,一面又不自觉的被传统所影响的胡适,郭沫若则是对传统的彻底的断裂者。《天狗》、《笔立山头展望》、《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等诗歌脱尽古体诗的影子,从形式到内容再到思想无不体现着一个“新”字。他所选取的意象多为现代社会的产物,“地球”、“宇宙”、“太平洋”皆是现代地理观;工厂的黑烟在他看来是“黑玫瑰”,他的笔下是对工业社会的赞美,对都市文明的憧憬。郭沫若是五四时期与传统文化割裂的最彻底的一位白话诗人,其诗歌创作具有很强的文学创作引领意识,具有很强的“先锋性”。
真正站在传统与现代的历史交汇点上的诗派应当数“新月派”。闻一多提出诗歌创作应追求“三美”,即“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其中“建筑美”和“音乐美”都体现着对古体诗的继承。“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然不必呆板的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整齐之感。“音乐美”同样是闻一多对古体诗的回归。他对胡适的“自然音节”理论进行了批评,“胡适之先生自序再版《尝试集》,因为他的诗中词曲的音节进而为纯粹的‘自由诗’的音节,很自鸣得意。其实这是很可笑的事。旧词曲的音节并不全是词曲自身的音节,音节之可能性寓于一种方言中,有一种方言,自有一种‘天赋的’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现代诗的起步阶段,文学界存在一些激烈观点,例如认为现代新诗应与传统文化决裂,才能摆脱封建桎梏,但这种观点在实践层面具有较大困难。
B.虽然胡适是最早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理论的学者,但其早期诗歌的创作,也无法摆脱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展现出现代诗歌发展中的桎梏。
C.郭沫若作为与传统决裂最彻底的诗人,“先锋性”意识贯彻其文学创作始终,他的许多现代诗都体现了一个“新”字,这是文学进步的表现。
D.属于新月派诗人的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理论,三美理论是对传统诗词和现代新诗的理性融合,据此他批判了胡适的“自然音节”理论。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沁园春•长沙》多次被编入人教社高中语文课本的现代新诗单元,但其是否能算作现代新诗还值得讨论,不过其形式属于古典诗词是毫无争议的。
B.人教社高中《语文》执行主编顾之川先生认为《沁园春•长沙》属于现代诗,是从诗人本身以及作品所反映的思想情感上来谈的,但作者并不认同此判断标准。
C.作者认为探究《沁园春•长沙》是否属于现代诗的范畴,最好从形式上着眼,从作者年代和诗作内容两方面着眼丝毫没有意义,因为无法揭示“新旧”形式特征。
D.毛泽东把自己的诗词看作为旧体诗,并不愿意正式发表,更不提倡,是因为担心不利于青年成长,他比较推崇形式自由的现代新诗,那有利于青年解放思想。
3.根据材料,下列哪一项符合闻一多先生的“三美”主张(3分)
A.醒呀/从睡乡醒回/晨鸡声沥沥在相催/看呀/鸽子起来了/她们在碧落里翻飞/霞织的五彩衣裳/悬挂在弯弯月钩上/日神也捧着金镜/等候你起来梳早妆/
B.轮船要煤烧/我的脑筋中每天至少要/三四立方尺的新思潮/Stendhal哟/HenriBeyle哟/你这句警策的名言/便是我今天装进了脑的无烟煤了/
C.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优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盼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
D.云灰灰的/再也洗不干净/我们打开雨伞/索性涂黑了天空/在缓缓飘动的夜里/有两对双星/以乎没有定轨/是时远时近/
4.结合材料一,概括五四以来的现代新诗创作出现了哪些主张。(4分)
5.根据上述文本,分析《寄给在北平的一个朋友》是否算一首现代新诗?(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
文本一:
石匠留下的歌
何立伟
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他把背上的褡裢往地上一撂,褡裢里发出了金属的沉闷的音响。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他大声说:“碾子要凿了哦!”
爹正在水碾子坊里扫谷。提着高梁帚子出来,见是陌生客,忙取了紫竹烟筒递过去。那石匠其时已将一根纸烟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似乎从他吸纸烟的派头上,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