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市金山区第一学期九年级期中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约6050字。
一、古诗文 (35分)
(一)默写(12分)
1.仍怜故乡水, 。 (李白《渡荆门送别》)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3.夕日欲颓, 。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峰回路转, ,醉翁亭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5.中秋佳节,在北京读大学的小华看到皓月当空,不由想到了远在上海的爸爸妈妈,思念亲人的心情油然而生,不由吟起了《水调歌头》中的“ , ”,表达他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6-12题(23分)
【甲】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岳阳楼记(节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丙】
范滂①字孟博,汝南人也。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举孝廉。时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太守宗资闻其名,请署功曹③,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其有行违孝悌,不轨仁义者,皆斥逐,不与共朝。显荐异节,抽拔幽陋④。
【注释】①范滂:东汉时期大臣、名士。②厉:同“砺”,磨砺。③功曹:古代官职,官名。④显荐异节,抽拔幽陋:指表彰推荐品德高尚之人,提拔出身微贱、不为人知却很有才能的人。
6.【甲】诗中的“君”是指 ;【乙】文中的“予”就是本文作者 。(2分)
7.【乙】文的“巴陵郡”是滕子京被贬之地,【甲】诗作者被贬之地是 。(2分)
8.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举孝廉( ) (2)及至州境( )
9.用现代汉语解释【乙】文划线句。(3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0.【丙】文划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于是把范滂变成了清诏使,使者让他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B.之后范滂被任命为清诏使,派遣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C.于是任用范滂担任清诏使,派遣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D.之后范滂被任命担任清诏使,让他去巡行查办这些事情。
11.以下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诗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了怀念故人以及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惘之情。
B.【乙】文第二段写作者与滕子京一同登岳阳楼远眺,描写了洞庭湖的壮阔之景。
C.【甲】诗和【乙】文都和作者被贬谪的经历有关,都含有与友人共勉的情感。
D.【乙】文融描写、记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丙】文主要通过记叙塑造人物。
12.三篇诗文从不同角度表现了人性的闪光点:【甲】诗体现了诗人 (1) 的人生态度;【乙】文表现了作者 (2) 的政治抱负;【丙】文表现了范滂 (3) 的品质。(以上三空都用自己的语言回答)(6分)
二、现代文(37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17题(19分)
有“值”不在“颜”高
①过去,我们夸奖一个人长相英俊、风度潇洒,喜欢用“一表人才”。现在,网友们又发明了一个热词:颜值。在价值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颜值”呢?
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相貌从未被人忘记,“貌比潘安”的赞誉流传至今。但是潘安被称赞并不单单因为他的相貌,他的德行、他的才华、他对妻子的专情才是他被后人记住的关键所在。 ,颜值高固然是优势,但仅有高颜值是远远不够的。
③颜值高,让人易于在社会生活中占得先机。在人类的进化史中,真的难以彻底剔除人性中的“爱美”基因。放眼当今世界,相貌甚至被当成了一种商品或一个消费符号。在职场、社交场以及婚恋场上,颜值高的人都比颜值低的人更加如鱼得水;而那些颜值不高的人,却不太容易在第一时间得到别人的垂青。于是,有的人就会说:对这个看脸的世界失望了!
④如果仔细研究人类发展史,颜值不高的人,对这个世界大可不必失望。就长远发展来说,一个人更重要的是拥有德行和才华。
⑤貌因德而美。外表是皮囊,德行才是核心,若非如此,再好的相貌也没有价值。汪精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