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解析版)
- 资源简介:
约17730字。
福建省福州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1小题,总16分)
1.(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它贯穿于整个魏晋南北朝,经过大约三百年才实现。
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三个标志:首先,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汉朝人所谓的文学是指学术,《史记》中“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所说的文学显然是指学术。到了南朝,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善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吟咏风谣,流连哀思者,而强调了文之抒发感情以情动人的特点,并且更广泛地注重语言的形式美
其次,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文体辨析可以上溯至《汉书•艺文志》,他将文体分为四科,并指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奏议宜雅,铭诔尚实,诗赋欲丽。《文赋》进一步将文体分为十类,并指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特点。到了南朝,讨论更深入。《文心雕龙》上篇的主要篇幅讨论文体,分三十多类。其《序志》说:“原始以表末,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对每种文体都追溯其起源,说明其名称的意义,并举例加以评论。《文选》是按文体编成的一部文学总集,还不能算是对文学有了自觉的认识,所以文体辨析是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
再次,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特性。所谓文学的自觉,“诗缘情而绮靡”的“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的“浏亮”,四声的发现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再加上对用典和对偶的讲究,这对中国文学,包括诗歌、骈文、词和曲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文心雕龙》以大量篇幅论述文学作品的艺术特征,更是文学自觉的标志。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秋月秋蝉,夏云暑雨,而且关涉“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汉代体物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于是从广义的学术中分离出来,已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文学概念。
B.关于“文”与“笔”的区分,梁元帝萧绎强调文之抒情,并且注重语言的形式美
C 曹丕根据对不同体裁的特点的把握,将文体分为四科,是文体辨析开始与文学自觉的标志。
D.“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明确区分了诗与赋的文体特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晋时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借文学表达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但并不否定文学的社会责任。
B.“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强调作家的才情与生命体验
C.文学自觉扩大了文学的表现内容,创作者开始关注物象描摹,表现自然景物的感发
D.“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在曹丕看来,也可借此使作者超越权势与生命局限。
(3)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说明。
(4)请结合上述材料,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文学的自觉的。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6分)
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文本一:
欧也妮•葛朗台
巴尔扎克
她放下了那封她认为充满爱意的信,同情地端详睡梦中的堂弟:她暗暗发誓要始终疼爱堂弟。因为她也跟其他女子一样,想把高尚品格假借给自己看中的男人——她把所有的金币收进钱袋
欧也妮走上前去,把蜡烛放到桌上,声音激动地说:“堂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