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一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90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古人很早就用“正”来为工匠官职命名,如车正、陶正、木正等,显示出中华工匠精神的本源属性。早期中华匠人心系百姓,持中守正,以工正精神铸成了早期中华匠人的守正精神品格。
至西周,《周官》记载有掌邦土、居四民、时地利的工官“司空”。所谓“司”,即管理之义,表达了工官对国家事务的承担与掌管;所谓“司空”,含有“闭藏”“空无”之义,工官的信条与宗旨是藏富于民,反映出工官以民为本的精神品格。周代工匠在司空制度体系下逐渐形成属于时代的工匠精神,即民本精神。
汉代,政府改“司空”为“少府”,以统管国家物资调配、器物生产以及山川田赋等。“少府”概念沿袭了“司空”的精神追求,在文化鼎新发展的汉代,工匠“争芳斗艳”,如将作大匠萧何、弃官专漆艺的隐士申屠蟠、革新造纸技术的尚方令蔡伦、长安“机关达人”丁缓、“学者型”水工徐商、地动仪发明者张衡等。这些汉匠勇于创造、敢于创新,他们在中国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光彩耀目。汉代开创了工匠文化的新定向,诞生了近乎后世所有的工匠行业、部门与手艺品类,演绎出较为齐备的工匠文化体系性结构、要素和内容,也孕育出具有民本特色的汉代工匠精神品格。
隋唐时期,以工部制度为前提,以劳动人民的创造为依托,已然产生了与时代相适应的中华工匠精神。大唐的文化气象建立在辉煌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唐三彩、唐金银器、唐刀、唐镜等折射出唐代工匠精神的神采与光芒,唐物的定名及其意指也蕴含丰富的时代特点与社会信息。唐代诗人皮日休笔下的“库路真”漆器显示了中国南北民族工匠文化的交融态势;史料上记载的东南亚市场上的“唐货”是唐代与海外工匠进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唐代和亲政策中的陪嫁工匠以及蜀地工匠被大量掠入南诏的历史事件也反映出唐代工匠的国内流动;李皋发明“车轮船”体现了唐代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雕漆与金银平脱的创新发展显示出唐代工匠技术的进步;唐代的工匠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部中华工匠史实质上就是一部中华工匠精神史诗,中华工匠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B.无论是工正,还是司空、少府,虽时代不一,但其职责反映的精神追求一脉相承,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C.汉代诞生了几乎后世所有的工匠行业、部门和手艺品类,汉代工匠的创新精神在中国文明史上的作用非后世可比。
D.宋代工匠精神品格表现在精雕细琢、极简主义和职业敬畏等方面,体现了宋代工匠对美学精神和理性精神的追求。
2.对原文中有关明清工匠精神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代文人参与工匠造物活动,改善了工匠处境,形成了明式工匠精神的人文品格。
B.明代工匠精神的人文传统具有历史进步性,能够与时俱进,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
C.清代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与明清之际倡导的致用实学和求真科学精神密不可分。
D.明代工匠的人文精神和清代工匠的科学精神,共同推动中华工匠精神品格的发展。
3.下列选项,不能体现早期中华匠人“守正精神”的一项是(3分)
A.公亶父勤于营建匠事,胸怀周原,礼让豳地。
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已成,用之以攻宋。
C.奚仲造车,引重致远,行速物轻,四海便利,五洲畅通。
D.墨子为车辖以利人,须臾斫三寸之木,而任五十石之重。
3.影响中华工匠精神形成、发展、完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
4.当今时代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工匠精神?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拥有父亲(节选)
殷俊
记忆中,父亲极少对家人和颜悦色。父亲的跋扈使几个孩子远离他,饭桌经常被父亲莫名其妙掀翻,哥哥姐姐们大惊失色,呆若木鸡,我则大哭不已。只有母亲无力地起身,一一拾起滚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