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25
- 资源简介:
约8330字。
10.2《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句中加点词用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辉的父母都下岗了,家里十分困难。我们几个好朋友鼎力相助,帮他凑齐了新学期的学费,渡过了难关。
B.这首诗已经融入了历史和文学,此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印证,相得益彰。
C.《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言简意赅,显示了作者高度的理论水平和概括能力。
D.如果悬壶济世的医家想寻一位“健康大使”,我想弱不禁风的林妹妹是绝对无资格担当此重任的。
2.下列句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认出了我们的勇敢的朋友好人儿罗宾,这个会迅速刨土的老田鼠、光荣的工兵——革命。
B.本文是马克思1856年4月14日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发表的演说。
C.当时,近代欧洲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848年革命已经过去。
D.我们阅读这篇经典,不仅可以感受到思想和理论的独特逻辑,也能品尝到丰盛的语言“佳肴”和文化“美酒”。
二、填空题
3.给加点字注音。
悼念( ) 繁芜丛杂( ) 嫉恨( ) 诅咒( )( )
拂去( ) 浅尝辄止( ) 诽谤( ) ( )
豁拳( ) 豁然开朗 ( ) 豁出去 ( )
量筒( ) 不可估量( ) 量力而行( )
4.解释成语
(1)繁芜丛杂:
(2)豁然开朗:
(3)浅尝辄止:
(4)坚韧不拔:
(5)卓有成效:
(6)永垂不朽: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