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17
- 资源简介:
约7760字。
1.2《齐桓晋文之事》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对《齐桓晋文之事》一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以挟泰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不能做与不去做的根本区别。
B.孟子指出了齐宣王要想治理好国家,需要有善于推恩之心。
C.孟子善用多种论证方法,如不见舆薪,挟泰山超北海,缘木求鱼等,均是事例论证。
D.孟子在文中不仅强调了经济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了教化的重要性。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为语录体,记载了孔子及弟子的言行,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定。朱熹将其列为《四书》之首。
B.《齐桓晋文之事》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人,被尊称为“亚圣”。
C.《师说》作者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八大家中另外七人是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苏轼、司马光、王安石。
D.《逍遥游》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他的著作辑入《庄子》,现存33篇,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
二、混合默写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吾老, ;幼吾幼, :天下可运于掌。《齐桓晋文之事》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 。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3)《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采用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使三个弟子毫无顾虑地说出各自志向:“ ,毋吾以也。居则曰: , , ?”
(4) ,不仁;失其所与, ; 不武。《烛之武退秦师》
(5)《窦娥冤》中,窦娥在临刑前发下的三桩誓愿分别是: 、 、 。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回溯历史,中华民族家教文化源远流长。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训故事、深刻的家教箴言,映照着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寄望,培厚了孩童的精神沃土。从古至今,期待孩子成长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今天的人们更加认识到良好的家教家风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使人向上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