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同步练习25
- 资源简介:
约7450字。
1.2《离骚》同步练习
一、选择类
1.下列文学常识,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师说》 韩愈 唐代 唐宋八大家之一
B.《离骚》 屈原 战国 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C.《苏武传》 班固 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
D.《致云雀》 雪莱 英国诗人 代表作《西风颂》
二、选择题(新)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竞周容以为度 ②集芙蓉以为裳
B.①哀民生之多艰 ②高余冠之岌岌兮
C.①夫孰异道而相安 ②偭规矩而改错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
A.恐美人之迟暮
B.乘骐骥以驰骋兮
C.惟草木之零落兮
D.恐年岁之不吾与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就文言小说而言,其文体特征深受史传文学影响,而作为史传文学代表作的《史记》被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誉为“无韵之《离骚》”,就是强调其强烈的抒情色彩。中国古代文言小说作家很好地继承了这一抒情传统,如《搜神记》卷十六“紫玉与韩重”写吴王夫差小女紫玉与韩重的爱情悲剧,其中紫玉所吟歌诗情调凄婉,使故事极具艺术感染力。又如《续齐谐记》中“赵文韶”“王敬伯”写人神(鬼)之恋,其中男女弹琴歌吟,凄清婉丽,也赋予小说以浓郁的抒情意味。
在某种意义上说,抒情性是促成中国古代小说文体走向独立的重要因素。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恰如宋人赵彦卫《云麓漫钞》所言,它“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而“诗笔”即指唐传奇小说浓郁的抒情色彩。洪迈《唐人说荟•凡例》称“唐人小说不可不熟,小小情事,凄婉欲绝,洵有神遇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传奇具有浓郁的抒情性,它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文体的独立。
B.纪昀将《聊斋志异》视为“才子之笔”,鲁迅与其观点相同,他们都认为《聊斋志异》继承了唐传奇的抒情传统。
C.古代小说的“缘事而发”,说明作家在创作阶段,就已经具备了鲜明的情感态度。
D.小说不同于诗歌的话语方式,其本质是召唤读者通过不同的叙述主体来观看世界来实现“共情”。
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搜神记》和《续齐谐记》中的爱情故事展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抒情传统。
B.蒲松龄自述其小说是“孤愤之书”,表明了其写作的抒情倾向。
C.清代烟水散人指出了小说缘事而作的特点,更点出了小说中“事”具有感人的特质。
D.西泠野樵在《绘芳录序》中表明其小说欲借人生、生活之事述平生抑郁之志。
6.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中国古代小说具有抒情性的一项是( )
A.《红楼梦》第一回中写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诗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B.脂砚斋在甲戌本第一回批中称赞《红楼梦》为“《离骚》之亚”。
C.东汉桓谭在《新论》写道:“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
D.《水浒后传》作者在序中写道:“穷愁潦倒,满腹牢骚,胸中块磊,无酒可浇,故借此残局而著成之”。
7.请结合文本,简述材料一是如何论证观点的。
8.请简述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宜阳之役,冯章谓秦王曰:“不拔宜阳,韩、楚乘吾弊,国必危矣!不如许楚汉中以欢之。楚欢而不进,韩必孤,无奈秦何矣!”王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