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同步练习17
- 资源简介:
约9490字。
8.《茶馆(节选)》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你聪明,还能把那点意思闹成不好意思吗?
②明天还不定是风是雨呢!
③好家伙,一添就是两张嘴!
④我忘了姓什么,也忘不了您二位这回事!
⑤可是他那点事业,哼,外国人伸出一个小指头,就把他推倒在地,再也起不来!
⑥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⑦就走吧,还等着真挨两个脆的吗?
A.③⑦不同;②⑥不同;①④相同。
B.③⑦相同;①②不同;④⑥不同。
C.①③相同;②⑥相同;①④不同。
D.④⑥不同;②③不同;③⑦相同。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圣人那个时代的人)
B.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千真万确)
C.都叫你咂摸透了。(反复研究)
D.你的嘴呀比我的还花哨!(能说会道)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节选)
老舍
时间与前幕相隔十余年,现在是袁世凯死后,帝国主义指使中国军阀进行割据,时时发动内战的时候。初夏,上午。
地点同前幕。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面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
【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
3.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过了停业改良的裕泰茶馆准备重新开张,老伙计李三却抱怨工资少而事务多,这一情节暗示茶馆生意不景气。
B.文中说“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这句话表现了王利发精明干练,善于经营,善于改良,能够顺应时代的特点。
C.“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李三如此感慨是他见惯军阀频繁更替,对改良失去信心。
D.“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表现两人对茶馆即将开业的期待和兴奋。
4.下列对剧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谈国事”的纸条是剧中的重要道具,对它的交代属于细节描写,字写得更大,影射出社会更加黑暗的现实。
B.本文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的小事件组成,并且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这与课本上《雷雨》节选部分的写法相同。
C.“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运用双关手法,将李三对改良的失望表现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含泪的幽默。
D.“远处有隐隐的炮声”是戏剧中常用的画外音,在这里与开头的时间交代相照应,暗示了军阀混战的时代背景。
5.节选部分中的王淑芬形象丰满,性格鲜明,请简要分析其形象特点。
6.一部优秀剧作中的矛盾冲突往往是多层面,立体性的。本节选部分中有哪些方面的矛盾冲突?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馆(节选)
老舍
[康顺子提着个小包,带着康大力,往里边探头。]
康大力 是这里吗?
康顺子 地方对呀,怎么改了样儿?(进来,细看,看见了刘麻子)大力,进来,是这儿!康大力找对啦?妈!
康顺子 没错儿!有他在这儿,不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