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1/8 7:56:47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7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6910字。

  秘密★启用前【考试时间:2023年10月31日9∶00—11∶30】
  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学记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种重要而常见的文体,属于“记”类散文,起初主要用来叙述学校的兴建过程。学记起源于中唐,兴盛于宋。一种文体的兴盛,往往是时代文化多个层面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单纯归因于文体形式本身的演进。宋代学记的创作发生与发展同宋代文化诸层面均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科举制度是宋代学记得以发展的重要动力。科举制度对宋代政治、文化及文学创作等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学记创作的影响尤其明显。从作品创作的角度来看,宋代学记在某种程度上正是由科举催生,地方政府因科举考试的需要而兴建官学,学记也随之大量产生。地方官学的兴建,最初的动机之一便是地方官员想为本地的士子提供一个读书学习的场所,帮助其更好地应对科举考试。而学校兴建完毕后,负责修建的官员士绅往往请一些著名的文人来撰写学记,以表彰其政绩。比如,仁宗庆历七年,杜应之出守浔州,“下车三日……乃大相厥土,而营学宫”,完工以后便请余靖作记。科举取士人数较多的地区,官学教育往往比较兴盛,该地的学记作品数量也比较多。
  科举制度催生了宋代学记,但宋代创作的学记并没有因此对这一制度歌功颂德,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反而变成了反思、批判科举制度的一面镜子。胡寅在《桂阳监学记》中就将科举取士视为“世远道丧”的表现。随着科举考试中各种弊端的显现,越来越多的对科举制度进行批评与否定的内容涌现在宋人的学记里面。学记成了宋人表达自己崇高的“政学一体”政治文化理想的一种常用文体。如王安石的名作《虔州学记》《慈溪县学记》,在批评科举取士之弊的基础上,高瞻远瞩地指出学校乃为政之本。
  其次,道学的兴盛对宋代学记产生了重大影响。道学是儒学的新形态,是宋代思想界最为重要的学说之一。从学记创作的数量上看,南宋远超过北宋,但其创作质量却又另当别论,这一点与道学家对学记的情有独钟密不可分。南渡以后,道学家积极地利用书院讲学、修建社仓等方式,向外界宣扬自己独特的治学方法。各个地方的官学与书院一样,成为道学家宣讲道学的必争之所,学记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道学家宣扬心性之学的理想文体,如朱熹、张栻、真德秀、胡寅、魏了翁等道学家均撰有学记来讨论心性问题。
  南宋道学家的学记创作大都以阐述道统观及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等修养方法为主,认为求仁成义,成就一个理想的人格,才是学习的正确方向。其他的辞章之学,训诂之学等等,在他们看来都不足以称之为学。如胡寅的《岳州学记》中载:“有囿于训诂者焉,有耽于文词者焉……豪杰之士慨然自拔于流俗,曰:‘道德性命,圣人之奥也’。”倘若说北宋学记议论部分的重点在于阐述教育与政治的关系,那么南宋道学家的学记议论部分的重点则转向探讨兴学与成圣之间的关系。正因如此,学记中必要的叙述部分,在南宋学记中就显得相当粗糙,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叙述都省略掉了。如张九成《重建赣州学记》用极大的篇幅来讨论“学者以格物为先,格物者,穷理之谓也”的观点,至于“版筑之工、土木之役、岁月之终始”,他认为“皆非学之先务,兹得以略云”。另外,对学校规章制度的考订也往往比较空疏,经常一笔带过,甚至完全以议论之笔来写作记体文章。至此,学记一体其实已经沦落为道学家的传声筒。南宋学记数量虽多,但却甚少上乘之作,道学的渗透当难辞其咎。
  (摘编自刘成国《宋代学记研究》)
  1. 下列关于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官员修建官学帮助士子应对科举,士子撰文歌颂其政绩,这促进了学记的发展。
  B. 在胡寅的学记中,既有批判科举的内容,也有作为道学家宣扬心性之学的内容。
  C. 北宋的一些学记对科举取士制度进行反思批判,这与宋代学记的最初功能相悖。
  D. 受道学影响,从数量上看南宋学记远超北宋,但在质量上南宋却又逊色于北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首段直接点明本文的观点,认为宋代学记创作发生、发展与宋代文化密切相关。
  B. 科举助推官学发展,官学促进学记兴盛,这是本文论证科举对学记产生影响的基本逻辑。
  C. 本文既论述了科举对学记的积极作用,也阐述了科举对学记的消极影响,具有思辨性。
  D. 从文章引用《重建赣州学记》中的相关内容,可看出南宋学记有重议论不重叙述的倾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安石虽然认为科举取士存在弊端,但并未否认由科举催生的官学对于教育有积极作用。
  B. 作者认为南宋学记中记叙部分重在介绍治学方法,议论部分重在讨论兴学与成圣的关系。
  C. 在官学成为道学家学术传播的必争场所之后,学记就有了被道学家作为传声筒的风险。
  D. 道学对学记的渗透,使得南宋的部分学记制度考订空疏、叙述粗糙、并且议论成分加重。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士子撰文歌颂其政绩”错,原文是“学校兴建完毕后,负责修建的官员士绅往往请一些著名的文人来撰写学记,以表彰其政绩”。可见,原文说的是官员士绅请文人撰写学记,选项说成了士子撰文歌颂其政绩,张冠李戴。
  故选A。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人们以为海洋有着无穷大的容量,因此认为它是陆地废弃物的天然归宿。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随着化工业、核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海洋成了各国有毒废料尤其是具有放射性的核废料的倾倒空间。核工业产生的废料,还有核武器和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大量进入海洋。从1946年大约80千克低放射性的核废料在加利福尼亚投入太平洋开始,到1982年约550千克核废料投入大西洋的西欧陆架为止,这36年里投入海洋的核废料,总的放射性活度高达63Bq²,相当于每秒钟发生6.3亿亿次核衰变的放射性。目前,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