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1题,约11840字。
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并粘贴条形码。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回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9分)
材料一: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依存的。我们的根据主要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里的论“劳动”等论述。该论述会造成美学领域的彻底革命,我们只消回顾一下以往统治西方美学的从康德到克罗齐那一系列的唯心主义大师的论点,把它们和马克思主义的论点细心比较一下,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马克思又就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补充: 自然中所含的人性的本质只有对于社会的人才存在;因为在社会里,自然对于人才作为人和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辩证统一含有两点互相因依的要义:人之中有自然, 自然之中也有人。人得到充分发展要靠自然得到充分发展, 自然得到充分发展也要靠人得到充分发展。自然是人的肉体食粮和精神食粮的来源.是人的生产劳动的基础和手段。人在劳动中才开始形成社会。生产劳动就是社会性的人凭他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加工改造,
中国先秦诸子有一句老话: “人尽其能,地尽其利。” “人尽其能”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地尽其利”就是彻底的自然主义,不过这句中国老话没有揭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互相因依,只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一种朴素的愿望。马克思却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替共产主义奠定了一个稳实的哲学基础,实际上也替美学和艺术奠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就是在讨论人与自然的统一时,马克思提出了“美的规律”,我们不妨细心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话:
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即对有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就证实了人是一种存在。……动物固然也生产,它替自己营巢造窝,例如蜜蜂、海狸和蚂蚁之类。但一是动物只制造它自己及其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它们只片面地生产,而人却企面地生产;动物只有在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才生产,而人却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也生产,而且只有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人才真正地生产;动物只生产动物,而人却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联系到它的肉体,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
恩格斯也是从生产劳动来看人和社会发展的。他一开始就说: “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态身。”在人本身各种器官之中恩格斯特别强调了人手、人脑和语言器宕的特殊作用。人手在劳动中得到高度发展,到能制造劳动工具时,手才“变得自由”, “所以人手不仅是劳动的工具,它还是劳动的产物”。人手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通过劳动愈来愈完善,愈灵巧:在这个基础上人手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
这个实例就足够生动地说明艺术起源于劳动了。
(摘编自朱光潜《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有删改)
材料二:
艺术是什么?
原始人类时代,穴居野处,当时人类之生活,实极简单。他们一方面为满足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工具;一方面为满足情绪上的调和,而寻求一种相当的表现,这就是艺术。
我们尤当特别注意的,就是音韵为声音的舞蹈之表现,舞
东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20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须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并粘贴条形码。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 回答非选择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在草稿纸、本试题卷上书写的答案无效。
4.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皱、弄破,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9分)
材料一:
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其实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是一致的,而且是互相依存的。我们的根据主要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里的论“劳动”等论述。该论述会造成美学领域的彻底革命,我们只消回顾一下以往统治西方美学的从康德到克罗齐那一系列的唯心主义大师的论点,把它们和马克思主义的论点细心比较一下,就会明白这个道理。
马克思又就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补充: 自然中所含的人性的本质只有对于社会的人才存在;因为在社会里,自然对于人才作为人和人的联系纽带而存在。人道主义与自然主义的辩证统一含有两点互相因依的要义:人之中有自然, 自然之中也有人。人得到充分发展要靠自然得到充分发展, 自然得到充分发展也要靠人得到充分发展。自然是人的肉体食粮和精神食粮的来源.是人的生产劳动的基础和手段。人在劳动中才开始形成社会。生产劳动就是社会性的人凭他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加工改造,
中国先秦诸子有一句老话: “人尽其能,地尽其利。” “人尽其能”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地尽其利”就是彻底的自然主义,不过这句中国老话没有揭示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互相因依,只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一种朴素的愿望。马克思却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统一,而且替共产主义奠定了一个稳实的哲学基础,实际上也替美学和艺术奠定了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就是在讨论人与自然的统一时,马克思提出了“美的规律”,我们不妨细心研究一下马克思的原话:
通过实践来创造一个对象世界.即对有机自然界进行加工改造,就证实了人是一种存在。……动物固然也生产,它替自己营巢造窝,例如蜜蜂、海狸和蚂蚁之类。但一是动物只制造它自己及其后代直接需要的东西,它们只片面地生产,而人却企面地生产;动物只有在肉体直接需要的支配之下才生产,而人却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也生产,而且只有在不受肉体需要的支配时,人才真正地生产;动物只生产动物,而人却再生产整个自然界;动物的产品直接联系到它的肉体,而人却自由地对待他的产品。动物只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物种的标准和需要去制造,而人却知道怎样按照每个物种的标准来生产,而且知道怎样到处把本身固有的标准运用到对象上来制造,因此,人还按照美的规律来制造。
恩格斯也是从生产劳动来看人和社会发展的。他一开始就说: “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它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基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态身。”在人本身各种器官之中恩格斯特别强调了人手、人脑和语言器宕的特殊作用。人手在劳动中得到高度发展,到能制造劳动工具时,手才“变得自由”, “所以人手不仅是劳动的工具,它还是劳动的产物”。人手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通过劳动愈来愈完善,愈灵巧:在这个基础上人手才能仿佛凭着魔力似地产生了拉斐尔的绘画,托尔瓦德森的雕刻以及帕格尼尼的音乐。
这个实例就足够生动地说明艺术起源于劳动了。
(摘编自朱光潜《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有删改)
材料二:
艺术是什么?
原始人类时代,穴居野处,当时人类之生活,实极简单。他们一方面为满足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工具;一方面为满足情绪上的调和,而寻求一种相当的表现,这就是艺术。
我们尤当特别注意的,就是音韵为声音的舞蹈之表现,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艺术是一种生产劳动,是社会性的人凭他的本质力量对自然的加工改造。
B.“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是指人通过完善、灵巧的双手创作出绘画等艺术精品。
C.人通过劳动可创造一个超越了肉体、个体的很自由、全面的对象世界。.
D.艺术是精神方面的生产劳动,是用相当的形式来表现情绪冲动的活动。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劳动,没有表达情绪的需要,不管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人类都难以产生优秀的艺术。
B.艺术只有采用相当的形式,如音乐、形象等,才有可能实现其表达情绪、满足情绪上的调和的目标。
C.舞蹈是一种表现动作的音韵的艺术,是含着音乐的节奏和形式的均齐的艺术,可以说它是一种综合艺术。
D.艺术构成的根本方法与宗教相反,不仅有适应情绪流动的感性,而且有出世与超物质的思想的理性。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艺术源于劳动”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其中一个叫道“杭育杭育”,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了下来,这就成了文学“杭育杭育派”。
B.黄庭坚坐船经过三峡,看到船夫划桨一前一后、一来一去、一推一放、一俯一仰的动作,由此悟得书法的用笔奥秘。
C.“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借哈姆雷特的经典独白,莎士比亚完成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创作出巨著《哈姆雷特》。
D.民间音乐家阿炳,出身贫寒,少年时就刻苦学习二胡,后来他创作出象征自己人生命运的名曲《二泉映月》。
(二)现代文阅读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共4小题,18分)
静
沈从文
女孩子岳珉年纪约十四岁,有一张营养不良的小小白脸,穿着新上身不久长可齐膝的蓝布袍子,正在后楼屋顶晒台上,与比生倚在朽烂发霉摇摇欲堕的栏杆旁,数天上的大小风筝。忽然,望到一只从城里不知谁处飘来的脱线风筝,在头上高空里斜斜的溜过去,眼看那线脚曳在屋瓦上。晒楼后面是一道小河,河水又清又软,很温柔的流着。河对面有一块碧绿的大坪,上面还绣有各样颜色的花朵。坪里也有三个人坐在大石头上放风筝,其中一个小孩,吹一个芦管唢呐吹各样送亲嫁女的调子。大坪远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