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雅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650字。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美学的核心概念不是美而是意境,这一点已经成为中外学者的共识。那么,什么是意境?从中国美学史来看,意境与意象、象等概念相关。在《易传》中,象是与形对照起来界定的:“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象与形相比,有虚与实、动与静的区别。象比形更虚灵,更生动。象还有另外一个用法,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想象”。《韩非子•解老》中对象做了这样的解释:“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比较起来说,眼见的形为实,意想的象为虚。正因为想象的介入,象变得更加虚灵、生动和非现实。
顺着这个思路,可以说意象比形象更虚灵、更生动。正因为如此,意象专指诗歌和绘画等艺术形式所创造的审美对象,它可以是虚构的、想象的,总之,是非现实的。形象多指现实中的事物的形状。形象可以是审美欣赏的对象,从而转化为意象。比如,在文学形象这种说法中,形象就是审美对象,可以包含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不过,形象也可以是非审美活动的对象。比如,在测量活动中,形象就表现为客观的形状。
意象是审美对象,也是艺术创造的目标。通过意象,我们可以将审美与非审英、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既然意象已经将审美和艺术从其他人类活动中区别开来,为什么还需要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尽管境与象关系紧密,但它与象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有“境生于象外”“象外之象”等说法。由此可见,境不是个别的象,而是个别的象的放大或延伸,是不能对象化的境域或者世界。世界不是对象,不能与自我相对,因为自我始终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不能越出世界而存在。从这种意义上说,意境比意象要大。
意境不仅大于意象,而且高于意象。与具体的意象相比,非对象化的意境更加抽象和虚灵。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意境也有境界的意思。有意境就意味着境界更高,更有形而上的意味。对意境的欣赏,能够使人超越具体的 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意境不仅是虚灵的、动态的,而且是超越的、神圣的。它不仅往广大的方面蔓延,而且往高深的方面伸展,由此意境类似于古人心目中的宇宙,即“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意境是宇宙,但它不是物理学上的字宙,而是心灵的宇宙,是精神生活的宇宙。中国艺术家创造出有意境的艺术作品,目的是安领我们的心灵,安领我们的精神生活。
意境理论让我们从个别事物中超越出来,进入更加广大的周遭世界,进而与历史和宇宙发生关联,这对于将今天的艺术实践从对物体和个体的狭隘专注中解放出来尤其重要。现在已经有不少西方英学家开始用气氛、氛围、靈的等具有中國美学色彩的词汇来描述艺水圈,我想它们都不如中國关学中的意境那么准确。在意境范畴启发下建构起来的艺术圈,将如同时下生態图和经济图一样,成为当代艺术中的一种新现象,在全球范圍内产生影响。
(摘编自彭年《意境论的重生》)
材料二:
说到意境,我以为,意境是现实生活重壓下可以让人们的心灵暫时得到撫慰的一剂良藥。人们旅游,或寄情于山水,或暫驻风雪,或賞花问月,为的就是远離人际关系如葛藤一般糾缠在一起的现实生活。董其昌的山水特别高远清溏,一笔一笔安详宁静。这种意境,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象是虚的,形是实的;象是动的,形是静的;象只有和形对比起来才能让人理解。
B.意象专指艺术形式创造的审美对象,是非现实的,因为意象比形象更加虚灵生动。
C.高远清澹的意境,并不是董其昌心上笔下的追求,而是对其官场紧张心情的互补。
D.除变化丰富而状物精微外,国画的笔墨和意境并没有太大区别,不应有评判标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意境不是对象,不能与意象相对,因为意象始终是在意境之中存在的,不能越出意境而存在。
B.对物体和个体的狭隘专注是当今艺术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重建意境论可能会解决这一问题。
C.只有于似与不似之间提供给人们更多联想的可能,形成由此及彼的飞越,艺术才能成为艺术。
D,材料一追溯中国美学史谈对意境的认识,与材料二一样都分析了文学创作的意境美。
3.下面诗句不属于材料二中所述“与生活拉开距离”的一项是( )(3分)
A.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B.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C.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意境具有怎样的特点?对现实中的人们有什么作用?请依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论证思路。(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剃头爷
熊立功
祖上有个爷,是剃头的。他头剃得光精,坑里人都叫他剃头爷。这剃头爷身上有故事,垸里长辈闲下没事,就爱聊他,可都讲不出个子丑寅卯。还算垸下的三爷口才好、记性好些,我就常纠缠他,要听剃头爷的故事。
三爷就给我讲了,我也把它记下了。
剃头爷本不该剃头的,他读了一肚子书,相脱也不差,白白净净,一身的书生气。三国、西游滚瓜烂熟,说起评书叫人不眨眼。让他剃头是源于那次学生上街给人剪辫子,“叽咯,叽咯”的声音,让他有种快意,奏乐一般,口里的评书就情不自禁地流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