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628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论述类文本(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什么才是典型的中国文化?换句话说,即中国文化的特点,什么在中国比较明显,在外国不太明显,什么在中国有,外国没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它称作“中国文化”。这里做一个界定,下面所讲的主要是汉族中国的文化特性。
第一是汉字思维。除极少数外,全世界以象形为基础的文字基本消失了,只有汉字仍然保留着它最起初的象形性、原初性。古人以图像直接描绘事物,即汉字象形,日月木水火手口刀等等,这个在古代中国叫作“文”“初文”。这些字不够,就加上标志意义的符号。比如说刀口上加上一点,就是“刃”;爪放在树上,就是“采”。会意还不够,就加上声音,成为形声字,比如说江河松柏等。汉字主要是这三类,基础都是形。因此,用汉字来说话、思考、阅读、书写,会重感觉重联想。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历史上没有中断,对我们的思维、阅读和书写影响很大,甚至影响到了东亚,形成了所谓的“汉字文化圈”。
第二是“家、家族、家国以及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儒家学说”。贾宝玉管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叫什么?外国人说sister,中国人说,表姐、表妹。这里有中国的家、家族、家族共同体讲究的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一个是“内外有别”,父母夫妻之间,分内和外,比如说,叔叔、伯伯,那是父党,同姓;舅舅、阿姨,那是母党,不同姓;一个是“上下有序”,必须讲上下,分清伯仲季叔。西方不论是country,state都没有“家”的意思,中国有“国家”和“家国”,在中国,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才有了儒家学说。
第三是中国文化里“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宋孝宗、永乐皇帝、雍正皇帝不约而同讲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三教融洽,历史上很难看到宗教之间的辩论,也不大会有宗教之间的战争。
第四是中国的阴阳五行。这里不说阴阳,五行有两大原则:一个是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的轮回;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相克的轮转。一个是五行串联,比方说,五行可以配五方,东南西北中;可以配五色,青白赤黑黄;可以配五声,宫商角徵羽;还可以配五味,酸甜苦辣咸等等。阴阳五行把万事万物连成一个大网络,是我们先人对宇宙万事万物认识的知识基础。
第五是天下观念。古代中国人认为宇宙是天圆地方,就是天圆如倚盖,地方如棋局。天的中心在哪里呢?古人想象在北极。古人夜观天象,视觉里天在转,地不转,因此“天道左旋”,当你面朝北的时候,天是朝左转的,你会感觉有一个地方始终不动,这就是北极,就是极点。大地的中心在哪儿呢?这套观念形成的时间大概是在东周,那时候王都在洛阳。到了夏至那天,洛阳“日下无影”。所以,古代中国人以洛阳为中心。想象中一圈圈放大,这就是大地的形状,所以有“九服”或者“五服”的说法,每服五百里,两边各有五百里,就是一千里,“五服”就是五千里,大地就是这么方方的。
从这里形成的一个观念很重要,就是越在中心的人,文明程度就越高,越在边儿上的人,文明程度越低,这就是南蛮、北狄、东夷、西戎,中国很早就形成了“华夷观念”,认为中国人是文明人,周围人是野蛮人,野蛮人要接受文明人的教化,有了南蛮、北狄、东夷、西戎,就有了一套“天下观念”,也形成了政治制度即“朝贡体系”。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文化是复数的文化,不是单数的文化。从秦汉到隋唐,汉族是逐渐吸纳、融合、杂糅了其他民族才形成的。如果你没有这个观念,可能成为盲目的文化自大。
(摘编自《什么才是“中国的”文化》,有删改)
1. 下列对中国文化特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汉字思维以形为基础的特点使得中国人用汉字说话、思考、阅读、书写会重感觉重联想。
B. 在中国,“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自古及今,国与家都在讲究“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
C. 宋孝宗、永乐皇帝、雍正皇帝不约而同讲过“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这是中国文化里三教融洽、“三教合一”的信仰世界的明证。
D. 在古代中国天下观念里,中国人认为自己是文明人,周围人是野蛮人,野蛮的南蛮、北狄、东夷、西戎要接受中国人的教化。
2.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日”“月”“水”“火”“口”“刀”“刃”“采”“江”“河”“松”“柏”等等这些汉字包含了象形、会意、形声三类,基础都是形。
B. 家、家族、家国,是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儒家学说是在这一社会结构中产生的。
C. “相生相克”与“五行串联”原则是我们先人对宇宙万物认识的知识基础之一。
D. 古代中国人认为,宇宙天圆地方,经观察研究,也证明了北极是天的中心,洛阳是地的中心。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汉字文化圈”形成的历史以及现实存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B. 古为今用,阴阳五行思想文化对当今互联网文化建设、形态创新以及生态打造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C. 古代中国人在天下观念基础上形成的“华夷观念”,虽已过时,但依然鼓励着中华儿女励精图治,打造新时代的朝贡文明。
D.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和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中,中国既要有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又要虚怀若谷,吸纳、融合优秀文化,切忌文化自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B.“自古及今,国与家都在讲究‘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错误,原文意思是“讲究‘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的伦理原则和等级秩序”是中国文化的特性,但在现实的中国不完全是这样;“自古及今”也没有提及。
故选B。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坟场救人
茹志鹃
(1)新四军北撤后的第二年,十月尾的一个阴天。
(2)在镇东五里多远的地方,大路边有一大片乱坟场。这就是有名的“穷鬼滩”,后来这里又成了清剿队的刑场;不过那时被杀害的人也都是穷人,所以大家还是叫它“穷鬼滩”。
(3)这里的坟堆大都只有二三尺高,四周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