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小题,约9540字。
2006年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B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宽宥(yòu) 苑囿(yuàn)
提防(dī) 虚与委蛇(yí)
B.慑服(shè) 悖逆(bèi)
酗酒(xù) 挟私报复(xiá)
C.粗犷(ɡuǎnɡ) 剽悍(hàn)
悭吝(jiān) 沆瀣一气(xiè)
D.逡巡(qūn) 恸哭(dònɡ)
遨游(áo) 溘然长逝(kè)
解析B.“挟”应读“xié”;C.“悭”应读“qiān”;D.“恸”应读“tònɡ”。
答案A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泥淖 励行节约 煞费苦心
事出于沉思,义归于翰藻
B.戏谑 插科打诨 瑕不掩玉
一言以蔽之
C.马厩 改弦更张 应运而生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D.安谧 宛然可见 根深蒂固
老骥伏历,志在千里
解析A项“励行节约”的“励”应为“厉”;B项“瑕不掩玉”中的“玉”应为“瑜”;D项“老骥伏历”中的“历”应为“枥”。
答案C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我站在碑前,一一地看着那些名字,那些于我十分陌生的名字,那些从 的历史长河中打捞上来的名字。
(2)经过各国科研人员的通力合作,终于正式 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此次流行的“非典”的病原体。
(3)所谓文化,是指人在客观世界,在 群体关系,在 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
A.浩瀚 确立 调节 协调
B.浩渺 确立 协调 调节
C.浩渺 确认 调节 协调
D.浩瀚 确认 协调 调节
解析“浩瀚”:形容广大,繁多;“浩渺”:形容水面辽阔。“确认”:明确承认;“确立”:稳固地建立或树立。“协调”:使配合得恰当;“调节”:从数量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生存?还是毁灭?”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揭示出一个最基本的哲学命题,那就是人的生存价值是什么?
B.央视《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对冯小刚的贺岁片《手机》表示不满,而冯小刚对此则保持沉默。
C.今年春季,这个省的沿海地区要完成3700万立方的河堤加高和河口截流改道工程,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
D.有人断言,先生这样的天才,“在号称有四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才出现一个,恐怕能跟他伦比的一个也没有”。这句话说得未免夸大。
解析A.第一、三两个问号分别改为逗号、句号;B.第一个书名号改为引号;C.两处顿号改为逗号。
答案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含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些第三代移民,在物质方面已经西化,但在精神方面,祖国母亲赋予他们的文化底蕴根深蒂固,难以更改。
B.移动通信产业利润丰厚,吸引了很多厂商进入,所谓“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合法的、非法的、有条件的、没条件的经营者纷纷加大对通信产业的投入。
C.“中东和平进程图”面临着夭折的危险,以色列的坦克部队包围了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官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阿拉法特用他那老态龙钟而又坚定的声音表示要与以色列周旋到底。
D.最显著的变化是,上市公司的再融资不再随心所欲,而是开始看市场的脸色,看投资者的脸色。
解析C.“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样子,不指声音。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11月11日上午11时,四名一脸稚气的少年被全副武装的法警带进北京市一中院第23法庭,法官对他们绑架并杀害一名16岁中学生所作的刑事判决。
B.关于人民币升值的问题,我们历来主张要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去考虑,但我们坚决反对一有外来的压力就不顾自身的情况而屈服的做法——事实证明了,这些都是极其有害的。
C.据研究预测,由于草原面积的增加,我国鼠疫的面积将增大40%左右,受威胁的人口也会相应增加。
D.因特网作为传媒,可以在世界范围内使各地的人们凭借计算机的互联共享信息,对此网民们深有体会。
解析A项缺谓语“宣读了”;B项后面的结论也否定了正确的做法;C项搭配不当,应在“鼠疫”后加“疫源地”。
答案D
7对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专史,鲁迅著,全书论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B.传奇是我国古代小说的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奇特、神奇而得名。一般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等。
C.四大古典名著指施耐庵的《水浒传》、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
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记叙了春秋战国时期25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解析D.《左传》只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没有记载战国时期的历史。
答案D
8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据史料介绍,唐武宗跟前的名相李德裕,著有《柳次旧闻》《会昌一品集》等,,但对他的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正人如松柏,持立不倚;邪人如藤萝,非依附他物不能起”却早有所闻。
A.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B.不仅政声很好,而且有文才,我迄今未曾涉猎他的这些书
C.不仅政声很好,而且有文才,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D.不仅有文才,而且政声很好,对于他的这些书我迄今未曾涉猎
解析前句“文才”与后面所著的书衔接;后句“我”与后面的叙述对象保持一致。
答案C
二、(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文,完成9~10题。
艺术的最高境界
①中国诗中的佳句有好些对于我是若即若离的。风晨雨夕,热闹场,苦恼场,它们常常是我的佳侣。我常常嘴里在和人说应酬话,心里还在玩味陶渊明或是李长吉的诗句。它们是那么亲切,但同时又那么辽远!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两句对我也是如此。它在我心里往返起伏也足有二十多年了,许多迷梦都醒了过来,只有它还是那么清新可爱。
②我爱这两句诗,多少是因为它对于我启示了一种哲学的意蕴。“曲终人不见”所表现的是永恒。可爱的乐声和奏乐者虽然消逝了,而青山却巍然如旧,永远可以让我们把心情寄托在它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