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册月考语文试题
- 资源简介:
约10860字。
河口区实验中学月考九年级语文上册试题
一、积累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语文,是天生浪漫的文化载体。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感、灵动的才智,无不qī于根深叶茂的语文之树,它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人类文明,它涤荡污浊,提精炼粹,陶治身心,它汇聚了浪漫又传还着浪漫。
①载 ②qī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在东营胜利机场我与十年未见的朋友萍水相逢,不由得热泪盈眶。
B.在叙利亚经商的好友最近被迫回到国内,他耳濡目染了那里的骚乱和动荡,现在谈到还心有余悸。
C.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D.“五一”国际劳动节那天,前来黄河入海口旅游观光的省内外游客鳞次栉比。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影片《一生只为事来》是以“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宣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女教师支月英为 创作拍摄。
②中国理念写人联合国决议,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理念与联合国目标高度 ,折射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成就,也是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体现。
③我国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 国家,实现和保护包括批评建议权在内的公民的民主权利。
A、原型 适合 法制 B、原形 契合 法制
C、原型 契合 法治 D、原形 适合 法治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学校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B.见到亲人的那一刻,漂泊多年的他忍俊不禁地流下了心酸的泪水。
C.有没有良好的家风是建设文明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一。
D.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全国高铁营运里程将达到约3万千米左右。
5.依次填入空缺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 ,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②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6.下面各句中,标点符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2分)
A.对待一切善良的人,都应该做到真和忍:真者,真诚相待,不虚情假意。忍者,宽容
忍让,不针锋相对。
B.“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
C.“海啸”究竟是一种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又该如何去预测?我们应该尽快搞
清楚这些问题。
D.毕业50周年同学会现场,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
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7.填空。(5 分)
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千古佳句。《水调歌头》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描写诗人长年被贬偏远之地,诗中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愤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酬乐天扬州初席上见赠》中.运用典故表达诗人内心无比心酸、流露出老友四散、恍如隔世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中写诗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地发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意无穷也。
8综合性学习。(5分)
“德”文化意蕴深厚,华夏民族积淀传承了优秀的传统美“德”。请你参加“‘德’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德”源追踪
(1)德甲骨文写作 ,从“ ”,从“ 。“ ”即行路,泛指行为;“ ”即直视或看着直线。“公秉德以陟罚,众皆是之,惟戚弟愠”中的“德”即用其本义:________________。“夫以德胜人者昌,以力胜人者亡”中的“德”则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
“德”远流长
(2)试根据下列材料概括“德”所包括的文化内涵。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乾卦》)
②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
③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立“德”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