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同步练习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择性必修上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3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0/15 15:23:06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5600字。

  5.1《论语》十二章 同步练习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仁是孔子所宣扬的最高道德原则。《吕氏春秋•不二》云:“孔子贵仁。”这是符合事实的。但在春秋时代,孔子以前,仁已经是一个公认的道德准则了。《左传•僖公三十年》记载,晋大夫臼季云:“臣闻之,出门如宾,承事如祭,仁之则也。”又《左传•定公四年》记载,楚郧辛曰:“《诗》曰:‘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强御。’唯仁者能之。”又《左传•昭公十二年》记载孔子对于楚灵王的评论说:“仲尼曰:‘古也有志:克己复礼,仁也。’信善哉!”孔子以“克己复礼”为仁,乃是引述“古志”之言。
  过去多数学者认为,孔子并没有给出仁的完整界说。我不同意此种观点,我认为孔子确实曾经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论语》记载:“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这里,孔子区别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子贡误以圣为仁,混淆了圣与仁的不同层次。孔子区别圣与仁,因而必须讲明仁的完整含义,必须如此才能揭示圣与仁的不同意指。而且这里“夫仁者”三字也正是确立界说的格式。所以我认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乃是孔子所讲关于仁的界说。
  (节选自张岱年《仁和仁义》,有删改)
  材料二:
  孔子“贵仁”,同时也宣扬“义”。据《论语》所记,孔子尝说:“君子义以为上。”(《阳货》)“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卫灵公》)“见义不为,无勇也。”(《为政》)“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见得思义。”(《季氏》)孔子所谓义即道德原则之义。仁是最高的道德原则,义则泛指道德的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讲仁,又讲义,但据《论语》所载,孔子未
  1.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贵仁”,就是因为孔子的重视,“仁”才成为公认的道德原则。
  B.在“孔子是否给出关于仁的明确界说”问题上,张岱年与过去许多学者的观点不同。
  C.子贡误以圣为仁,在孔子看来,主要是颠倒了圣与仁的层次。
  D.“仁”是孔子的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则,也是他全部思想的核心之一。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不曾以仁义相连并举,真正将仁义并举,是孔门的再传弟子。
  B.孟子多次以仁义并举,仁义是孟子道德学说的核心。
  C.孔子在很多地方讲到仁,意思很宽泛,包括了做人的全部规范。
  D.孔子认为选拔人才,既要看其出身的高低,更要注重个人的道德、学问和才能。
  3.结合材料内容,判断下面哪个选项不属于孔子“仁”的思想范畴(   )
  A.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克己复礼。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第2自然段的论证思路。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