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四首同步练习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选择性必修下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70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10/15 11:40:2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7350字。

  《古诗词诵读四首》同步练习
  课文总结
  拟行路难(其四)
  鲍 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课文总结
  【内容主旨】
  鲍照(约414—466),字明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南朝宋文学家,世称鲍参军。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名,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拟行路难》十八首是鲍照创作的一组乐府诗,有五言、七言及杂言各体,主要是抒写人生感慨及表达寒门士人的仕途坎坷,也有描写游子和思妇之作。《拟行路难•其四》这首诗以“泻水”起兴,不同凡响,“无端而下,如黄河落天走东海也”(清沈德潜《古诗源》),但诗作表现的情绪却不像泻水自流那样顺畅。水的流向取决于地势,当时人的境遇则取决于门第。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不甘认命,却又无法反抗;他不愿唉声叹气,只好举酒自宽,却又断绝了遣怀的歌吟。寥寥数语就把这种曲曲折折的微妙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正是“举杯消愁愁更愁”。既然不能学“太上忘情”,又无从排遣忧怀,也就只能吞声不言,徘徊不前,在愁闷中自我煎熬了。全诗抒写这种难以言表、如鲠在喉的哀痛,妙就妙在并不直抒胸臆,而是俯仰低回、自具神韵,让读者自然体会到诗人的忧愁愤懑。
  【诗歌大意】就像往平地上倒水,水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人生也是有宿命的,怎么能在行走、坐着而叹息又哀愁呢?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声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人心又不是木头、石头,怎么会没有感情?声将发又止,徘徊不前,我不敢再说什么了。
  【词语注释】自宽:自我宽慰。举杯断绝歌《路难》:因举杯饮酒而中断了《行路难》的歌唱。无感:不为哀乐所动,没有感触。吞声:不敢出声。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课内外练习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习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1.下面对这首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开头两句中,作者运用了借代手法,用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代指社会生活中有着不同地位的人。
  B.本诗三、四两句以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表明据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中求解脱的渴望。
  C.诗的结尾写人心非草木,不可能没有感情,心中的愤懑似乎到了随时都会爆炸的程度,但到了嘴边却突然被克制住了。
  D.作者从普通自然现象顿悟出了与之相类似的某种人生哲理,全诗托物寓意,突显出含蓄不露、蕴籍深厚的艺术效果。
  2.清代沈德潜评价此诗说:“妙在不曾说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三题。
  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①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