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教学设计7
- 资源简介:
约2680字。
教师授课计划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 周)
课题:种树郭橐驼传 第1、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柳宗元的生平及作品写作背景。
2.积累“优、业、蕃、舒、顾”等文言实词的含义。
3.归纳“虽、因、且、焉”等虚词的义项。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读注解,疏通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记诵能力。
情感目标:
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顺应其天性,让其自由发展,少加人为干扰
二、教学重点
1.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2.学习文章对比和映衬的写法。
3.掌握文章的主旨。
三、教学难点
1.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2.分析作者是如何用种树之理来谈为官治民之道的。
四、教法、学法
1、引导学生诵读、感悟、合作探究。
2、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
一、作者简介
,教师补充(多媒体显示):
柳宗元(773年-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山西永济人,世称“柳河东”。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中国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
二、解题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 。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