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20字。
师说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掌握本文出现的重要实词和虚词,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品读文本,理解韩愈所论述的从师学习的重要意义,树立谦虚好学的观念。
【学习准备】
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完成基础预习。
【学习进程】
一、导入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从《劝学》篇我们了解到个人奋发努力的重要性,但长远的学习之路除了自身因素外,还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早在千年前,韩愈就发出了“学者必有师”的呼吁,强调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二、情境任务
本节课我们共同走进《师说》,就课内出现的文言基础知识和文本大意进行梳理,由此展开班级内部的合作交流与展示。
(明示目标)
(一)学习任务一:初读文本辨音断句
学习活动1:齐读课文,标记不确定的字音。
预设:
句读(dòu) 或不(fǒu)焉 近谀(yú) 欤(yú) 郯(tán)子 苌(cháng)弘
老聃(dān) 蟠(pán) 经传(zhuàn) 贻(yí)
评价要点:能否识别出通假字“不”的读音;能否区别多音字、易错字的读音。
小结过渡:辨别字音后,让我们进一步明确语句的停顿和重音。
学习活动2:跟读音频,读出节奏和情感。
预设示例:
(“/”代表停顿,“•”代表重音)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评价要点:能否读出古文的节奏感和语气的重音变化;能否读准作者所蕴含的感情。
小结过渡:文字是情感的外化,读对节奏、读准情感有利于深入感知文本内容。
(二)学习任务二:精读文本通晓大意
学习活动1:自主探究,疏通文意,圈画并反馈疑难词句。
预设:
(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2)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