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语文测试提升卷
- 资源简介:
约10070字。
第三单元测试 B卷 提升练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B.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C.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
D.曲阜的“三孔”、少昊陵、邹城的峄山、泗水的泉林都是济宁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文章风格看,《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实在是各有千秋。
B.搞学术研究若方向不明确,时而东时而西,就会歧路亡羊,很难取得成果。
C.读书,不仅需要宵衣旰食的精神,还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D.“免费开放”的新政策,让全国各地许多博物馆从人气冷清的休眠状态变得门庭若市,甚至要提前预约才能获得参观机会。
3.选出对《水调歌头》赏析有误的一项。( )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A.苏轼在词的开头直接化用李白的《把酒问月》,显露出对月的赞美与向往。
B.“我欲乘风归去”的遐想,表现出词人遗世独立的一面:“高处不胜寒”又流露出了词人安于世俗的愿望。
C.“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既写出了词人对月的怨怼之意,又传达出对亲人团聚的渴望。
D.全词以“明月”贯穿,咏月兼怀人,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醒能述以文者 以其境过清
B.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C.或异二者之为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
D.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去国怀乡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安徽佛教名山九华山烟云氤氲,巍峨兀立。唐代诗人李白曾三次游历九华山,见此山层luán叠嶂,九峰如莲花,写下了“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诗句,以此表达对九华山秀丽风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九华山山势雄伟,群峰竟秀,植被繁茂,瀑飞泉涌;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佛教气氛融为一体,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氤氲( ) 兀立( ) 层luán叠嶂(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
(3)文中“旅游胜地”中“胜”的意思是( )
A.比另一个优越 B.优美的 C. 能够承担或承受 D.打败
(4)选文画线句运用 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九华山的壮丽雄伟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从听觉角度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 , ”。
(2)文中用白描手法描写湖上景物悠远脱俗,创造出一种恬淡清雅的意境的句子是“湖上影子, 、 、 、 ”。
(3)文中借舟子的喃喃自语来表现作者情趣的句子是“ , ”。
7.散文集《朝花夕拾》,记录了鲁迅先生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经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娃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中塞的孤孀。
①语段中,鲁迅对她有不同的称呼。因她谋害隐鼠等,幼年的鲁迅憎恶地称她为“ ”;多年后,当他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