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4题,约27170字。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如果把《红楼梦》当作人类审美智慧的最大的独创性体系对待,而不是简单地从中寻找社会政治史料和作家个人的传记材料,就需要回到《红楼梦》的文本深层,因为只有面对小说文本,才能看到作者把主要笔力用之于写一部社会历史悲剧和一部爱情悲剧。这幕悲剧将中心舞台设置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中,因此,它对社会历史的反映既是形象的,又是折射式的。而作品主人公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等绝慧一时的人物及其命运,尤其是他们爱情婚姻的纠葛,以及围绕这些纠葛出现的一系列各种层次的人物面貌及其际遇,则始终居于这个悲剧舞台的中心。其中令读者最为动容的是宝黛的爱情悲剧。不仅因为他们在恋爱上是叛逆者,还因为他们的恋爱是一对叛逆者的恋爱。这就决定了宝玉和黛玉的悲剧是双重的悲剧: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所不能容许的爱情悲剧,和上流社会以及贵族家庭所不容许的叛逆者的悲剧。正是作者把这双重悲剧融合在一起着笔,它的意义就更为深广了。
《红楼梦》的独创性还体现在它使家庭矛盾和社会矛盾结合起来,并赋予家庭矛盾以深刻的社会矛盾的内容,因而《红楼梦》所描写的贾府中的种种矛盾,以及宝玉、黛玉、宝钗等诸多人物的爱情、婚姻的冲突,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的反映,既然如此,小说的视野一旦投向了全社会,那么,政治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世风的浇满、人心的褒萎,便不可避免地会在作品中得到反映。书中所着力描写的荣国府,就像一面透视镜似的,凝聚着当时社会的缩影。这个封建大家族,也正像它所寄生的那个将由盛转衰的清王朝一样,虽然表面上还维持着烜赫的豪华场面,但那“忽喇喇似大厦倾”的趋势,却已从各方面掩饰不住地暴露出来。而这一切也正符合全书的以盛写衰的创作构思的特点。
因此,从《红楼梦》的接受史来观照,体现并引导读者体验人生况味,是这部伟大小说的艺术魅力所在,也是它和人们对话最易沟通、最具有广泛性的话题。读者面对小说中人生的乖戾和悖论,承受着由人及己的震动。这种心灵的战栗和震动,无疑是《红楼梦》所追求的最佳效应。因为对广大读者来说,他们之所以要窥视不属于自己的心灵流程和社会体验,不只是出于好奇,更重要的是通过与书中的各种殊异的心灵相识,品尝人生的诸种况味。所以从小说发展史角度来看,小说从写历史、写人生到写人生况味,绝不意味着《红楼梦》价值的失落,而是价值普泛性的增强。一部摆脱了狭隘功利性而具有全人类性的小说,即使在今天,仍有巨大的生命意义和魅力,这就是《红楼梦》迥异于它以前小说的地方。
(摘编自宁宗一《心灵的绝唱:〈红楼梦〉论痕》)
材料二: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美学贡献是多方面的,他的美学理念与艺术实践结合在一起,给读者提供了生动形象的“美学教材”,诱发读者进行心灵的远游,感悟中国气度的美学华章。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认为,《红楼梦》较之前小说具有更强的价值普泛性,了解作者个人经历及时代背景仍是认识作品深刻性的主要路径。
B. 材料二认为,曹雪芹尊重前贤,注重创新,突破了传统历史意识,从而使《红楼梦》具有了超越前人的历史沉思和史诗意味。
C. 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中贾府的历史就是由盛转衰的清王朝的历史,材料二则认为作品写的是既准确无误又无可考证的年代。
D. 两则材料都认为《红楼梦》重在引导读者体验人生况味,使其产生由人及己的心灵颇粟和震动,进而获得对历史真谛的领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部小说只有摆脱狭隘功利,跨越民族和种族,才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魅力。
B. 优秀的文学创作应该将美学理念与艺术实践结合在一起,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C. 一个伟大的作家,往往有超越时代的审美意识,善于从生活现象中发时代新声。
D. 文学作品能否达到一个新高度,取决于作者是否具有“自省”“忏悔”的意识。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从悲剧表现与矛盾呈现两个方面论述了《红楼梦》的审美智慧的独创性。
B. 材料一引用《红楼梦》中的原句,使读者对作品的深刻之处有更为直观的理解。
C. 材料二最后一段用对比和比喻论证,论述曹雪芹具有远超同时代人的艺术胆识。
D. 材料二整体上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论证结构,阐述了《红楼梦》的美学贡献。
4. 阅读《红楼梦》,读者可以获得哪些审美体验?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
5. 论文发表时,一般要有摘要,摘要可以让读者迅速了解研究成果或主要观点。请为材料二写一段150字以内的内容摘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了解作者个人经历及时代背景仍是认识作品深刻性的主要路径”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就需要回到《红楼梦》的文本深层,因为只有面对小说文本,才能看到作者把主要笔力用之于写一部社会历史悲剧和一部爱情悲剧”,可见材料一认为,“回到《红楼梦》的文本深层”才是认识作品深刻性的主要路径。
C.“贾府的历史就是由盛转衰的清王朝的历史”错误,根据材料一的内容,贾府仅是“寄生”于“清王朝”,因此不能说“贾府的历史就是由盛转衰的清王朝的历史”。
D.“都认为……”错误,材料一重在引导读者体验人生况味,使其产生由人及己的心灵战栗和震动;材料二重在使读者获得对历史真谛的领悟。将两则材料的表意重心以“都”字统摄,信息整合有误。
故选B。
二、现代文阅读二(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梨园票友
聂鑫森
云晴晴二十八岁,是古城国华京剧团的当家花旦。她的名声不仅在古城很响,南方的许多城市,称之为“云党”的票友也是多乎哉。她有戏剧学校“坐科”的专业功底,后来又带职读了中央戏剧学院的研究生班,锦上添花,功夫更加了不得。
云晴睛学的是“程派”,不但扮相俏丽,而且唱、念、做、打都有绝活。她会唱的戏很多,《锁麟囊》《玉狮坠》《春闺梦》《文姬归汉》……每一出都能给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