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学案6
- 资源简介:
约7500字。
《屈原列传》 一轮复习学练案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三单元 开启历史人物档案 探寻中华文化精神
课题 《屈原列传》 课时 1课时
【复习目标】
1.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2.背诵“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翻译重点语句;做到默写无误。
3、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的高尚品德,提炼写作素材。
【复习过程】
一、复习检测
【真题再现】
1、高考中的情景默写
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女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014年高考语文试题 新课标卷|)
【巩固训练】
1、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做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作《离骚》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怨生”,也就是心中有怨气。司马迁认为其产生怨气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3、在《屈原列传》(节选)中,运用对偶的修辞,说明《国风》与《小雅》各自特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
4、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为了论证“父母,是人类的根本”这一观点,举了“________,________”这一例子进行了论证。
5、我们读屈原的《离骚》,发现屈原在文章中经常用香花芳草做比喻,关于这一点,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作出了自己的解释:“________,________。”
6、在《屈原列传》(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离骚》在阐明道理与治理国家方面的独到之处。
7、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对屈原的为人做出了高度的评价,其中认为他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文化常识】
(一)文化常识积累
1. 司马迁(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 子长 ,生于龙门(西汉夏阳、即今陕西省韩城市,另说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汉 史学家 、 史学家 。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