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2021级语文试卷(解析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二上学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x
  • 资源大小: 48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9/28 7:51:34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
  • 下载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2题,约15390字。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2021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程颐语道:“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君子学习一定要日新,日新就是每一天都要有进步。君子学习做不到日新,就是因为用心不够,有私心、懒惰之心。学习不用心、不精纯,必然退步。
  何以不学习便退步?关键在于私欲的掺入,导致学习的中断。清人张伯行解释道:“若不日新,便是心有间断,私欲相乘,非昏则倦,日退必矣。未有半上落下,能站得住,不进而不退者。”这里,揭示了“不日新者必日退”的深层含义:即学习者的求学初心和用心程度,决定其进步抑或落后、创新抑或保守。
  在笔者看来,“不日新者必日退”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用心思进,无我无私,“惟精惟一”。《大学》言天下大道学问与用心求道的关系,“明德”“亲民”“至善”是大道学问,须以“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的初心和用心程度去做学用实践。朱熹《大学章句》曰:“诚,实也。意者,心之所发也。实其心之所发,欲其一于善而无自欺也。”这里,正心诚意是做天下大道学问的立场和出发点。做天下大道学问是做“无我”之学,不以私心私利求学问道、谋个人利益。陆九渊道:“人须是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这里把个体的“我”和私心去掉,立身于国家、社会、宇宙当中,以无我无私之心,谋求天下大道。这个大道,是真正的为民为天下的学问大道,也是为民、为天下的用心、立场和态度。求学立本、用心、无我无私,以此立意做学问修养,才可能日省和日新,才可能真正在道德学问上下功夫,成就为民、为天下的事业。
  其二,从心出发,学用一体,知行合一。程子道:“凡学之道,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这里反映了儒家“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的学问要义:无我无私,做利民利天下的学用实践。王阳明道:“圣人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这里强调,要以“知行合一”恢复儒家思想的本体要义;其知行合一的内在之源,便是利民利天下的初心、用心程度和立场。站到这个立场上,从此心出发,知与行便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彼此互为本体,共为一体,由认识上的创新外化成实践上的创新。
  儒家认为,君子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以为民为天下的大义初心去关心天下、关心民生,思虑现实,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真正的学问之道,是创新的源泉,也才是实现“日新”的真正路径。
  (摘编自唐帼丽《不日新者必日退》)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程颐认为君子学习要“日新”,就必须要“日进”,不能“日新”的人一定会退步。
  B. 张伯行认为学习者进步抑或落后、创新抑或保守或许和其求学初心、用心程度有关。
  C.《大学》和朱熹均强调不以私心私利求学问道、谋个人利益,要正心诚意地做大道学问。
  D. 王阳明认为利民利天下的初心、用心程度和立场是恢复儒家思想本体要义的内在之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引证法,在提出观点和论证观点时都引用了前人的观点。
  B. 文章在提出“君子之学必日新”的中心论点后,接着阐释其内涵,最后再指出实现的路径。
  C. 文章引用陆九渊的观点论证了“不日新者必日退”中包含“无我无私”这层含义。
  D. 文章还引用程颐的观点论证了“不日新者必日退”中包含“从心出发”这层含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君子学习不能日新,原因在于用心不够,有私心、懒惰之心,这必然导致学习退步。
  B. 只要以求学立本、用心、无我无私立意做学问修养,就能日省日新,成就为民、为天下
  的事业。
  C. 从利民、利天下的立场和初心出发,知与行便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互为本体,共为
  一体。
  D. 君子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君子之学,应用心思进、无我无私,也应学用一
  体、知行合一。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