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日照市高三三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15980字。
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2020级高三校际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2023.05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民族互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作出的顶层设计之一,主要是指在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中,不同民族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互动联结,最终形成各民族互相镶嵌的一种社会结构状态。这种社会结构状态能够打破交往过程中存在的社会结构分割的现实,实现不同民族的有机互动和良性交往。
民族互嵌包括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是宏观层面形态,是指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程中,不同民族以平等的地位和独立自主的角色,在社会生活中通过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交融,形成的一个社会构件连接点多、利益相关性强、心理距离亲密、民族情感深厚的共同体社会形态,是民族互嵌的基础和根本。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是微观层面共同体,具体是指构成主体多于两个民族社会成员,以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生活空间和紧密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形成的小范围民族区域性社会环境,是一个兼具社会性和民族性的社会共同体,是民族互嵌的基本立足点和着力点。相互嵌入的社会结构作为一个相对宏观的社会共同体形态,是从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这一微观共同体中不断成长壮大的。
社会生活是民族团结的土壤,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生活环境,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奠定了社会基础。各民族在你来我往中形成丰富的互动性、有机联系性和共生性,并从中不断凝聚共同性。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妥善处理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民族互嵌社区会受到来自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重体系的投射,形成“立体的上下关系”,经历“上层——基层”“中心——边球”的互动过程。这样的互动过程,会在基层社会引起连锁反应,将基层共同体中的人们纳入到国家层面共同体之中,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不同面向。微观层面的民族互嵌式环境,往往表现在一个社区内各民族成员守望相助、一个街区里各民族成员团结友爱等等。基层社会在政策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积黑了大量的新鲜经验。这些促进了各民族的团结互助和情感认同,展现了日常生活中民族团结现象本身的活力。
(摘编自刘国强、古棋予《民族互嵌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涵》)
材料二:
民族互嵌式社区是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一方面,建立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是让少数民族群众更好融入城市的重要举措,是做好民族工作、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必要环节。另一方面,在以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来铸牢中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族互嵌能够打破不同民族交往过程中的社会结构分割状态,实现在政治思想文化、经济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互动联结。
B. 在政治、经济等多重体系的投射下,民族互嵌式社区会形成“立体的上下关系”,产生自上而下、由中心到边缘的影响。
C. 无论在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方面,还是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建立民族互嵌式社区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D. 少数民族群众职业选择的同质化和聚集式家庭经营模式,影响经济互嵌,不利于形成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居住交融格局。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分属于民族互嵌的宏观和微观层面形态,二者是从属关系。
B. 基层社会在政策实践和日常生活中积累的新鲜经验,是促进不同民族团结互助、情感认同的主要因素。
C. 流动族群即使生活在民族互嵌式社区内,也倾向选择聚族而居,这是因为血缘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
D. 加强和完善社会保障,能推动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建设,也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真正融入城市。
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两者辩证统一。”
B. “如果来自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人们能够自由而真诚地交往,那些紧张与困难、偏见与困惑,都会消失。"
C. “国家是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也是利益共同体,每一个国民和民族都享受其中,也要奉献其中。”
D. “各民族在经济往来和生活交融中加强了族际聚合力,各民族的有机互动也会为文化相美和思想相合创造条件。”
4. 材料一说“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妥善处理了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请据此谈谈“民族互嵌”政策的优势。
5. 请结合材料内容,从文化和心理角度对下面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做法进行评析。昆明市某社区有汉族、彝族、白族等26个民族的居民,各族群众亲如一家。社区民族文化活动室每天免费开放,各族居民常常聚在这里沟通交流。每年的邻里百家宴,各族居民都会带上自家的拿手好菜,一起品尝,一起载歌载舞,其乐融融。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产生自上而下、由中心到边缘的影响”错误,原文为“经历‘上层——基层’‘中心——边球’的互动过程”,“上层——基层”“中心——边缘”是互动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二者是从属关系”错误,原文有“民族互嵌包括民族互嵌式社会结构和民族互嵌式社区环境”,可见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从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个真实人的一生
——记胡也频
丁玲
上海这年的夏天很热闹,刚成立不久的左翼作家联盟和社会科学家联盟等团体在上海都有许多活动。我们都参加了左联,也频被选为左联的执行委员。我感到他变了,他前进了,而且是飞跃的。
是八月间的事吧。也频忽然连我也瞒着参加了一个会议。至于会议内容,也频一句也没有告诉我。但我看得出,这次会议引起了也频更加浓厚的政治兴趣。看见他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