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0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23/9/22 15:44:25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
  • 下载点数: 3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共23题,约9430字。

  江苏省基地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对人类文明负责、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多次在不同国际场合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从战略上阐明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行动,提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强调“面对生态环境挑战,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主张“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倡导“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描绘了美好蓝图、指明了方向路径,充分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类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要是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中国就应该义不容辞地做,并且做好。”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不仅加强自身生态文明建设,也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为全球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提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等主张,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推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一阶段会议、《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致力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建设清洁美丽世界。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成就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近年来,中国在参与和引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中,秉持“授人以渔”理念,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在哈萨克斯坦,中国的节能改造项目让奇姆肯特炼油厂焕发新生;在尼泊尔南部的特莱平原,中国绿色化肥试验区促成小麦等农作物最高增产400%;在中非共和国、斐济、老挝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菌草种植技术为当地创造了许多绿色就业机会……从技术交流到项目开发,从人员培训到基础设施改善,中国以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有实效的合作成果,让发展成果、良好生态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
  (摘编自《实现由全球环境治理参与者到引领者的重大转变》)
  材料二:
  自然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生命躯体,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具有自我调节、自我净化、自我恢复的能力。治愈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首先要充分尊重和顺应自然,给大自然休养生息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依靠自然的力量维护生态系统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中列举了中国举办 一些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会议,表明中国坚定践行多边主义的政治立场,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
  B. 材料一中,我国在参与和引领全球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践中,将好的方法辐射到其他国家,以实际行动践行“授人以渔”的理念。
  C. 材料二指出,运用自然恢复手段要“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这表明自然恢复并不是放任不管,而要权衡利弊,禁止某些行为。
  D. 材料二认为,自然恢复有局限性,对人工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追求生态效益,建设美丽中国。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全球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各个国家不可能独善其身,要组成命运共同体。
  B. 从全人类共同利益出发,可能意味着个体利益会与之冲突,要处理好两者关系。
  C. 非法养殖、非法捕捞等现象之所以猖獗,是有些人将经济效益作为其最大追求。
  D. 有了一系列种植技术创新,就有了塞罕坝机械林场的荒漠沙地改造的奇迹出现。
  3. 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最后一段,列举事例论证了中国在全球环境治理上作出的巨大贡献。
  B. 材料一多处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原话,强化了文章观点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C. 材料二第一段,论证了自然生态系统有其自身发展演化的客观规律的观点。
  D. 材料二列举了大量事实,针对性很强,凸显了论证中事实胜于雄辩的力量。
  4. 材料一第一段连用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行动”三个短语,请简析其作用。
  5. 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生态文明建设”,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走向界碑
  王族
  命令下来了。
  命令很简单,让汽车连派几个人去一号达坂,用红漆把界碑上的“中国”二字描红。一号达坂在多尔玛边防连,汽车连上喀喇昆仑山时会路过那里,任务便落在了汽车连头上。
  车队很快上路,早上出发,一路迅疾,跑了一天,才到了多尔玛边防连。
  进入多尔玛院子后,排长田一禾抬头向上看了看,一号达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