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61
- 资源简介:
约3330字。
学 科 语文 授课
时间 第七周 课时数 2
教 材 语文
课 节 第六单元
课 题 第二十二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案类型 新课
教学目标 教学
要求 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
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4、背诵这首词。
教学
重点 1、诵读词作,培养学生结合注释初步鉴赏词作的能力。
2、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3、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教学
难点 1、学习词中写景、咏史、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掌握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2、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体会他复杂矛盾的情感,学习他的旷达胸襟和进取精神。
课程资源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 学 设 计 备 注
(一)导入
(由林语堂对苏轼的评价引入新课,通过此环节让学生对苏轼的杰出才能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增强学生对苏轼的崇拜感。)“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实力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佛教徒,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二)词的知识
词是隋唐兴起的一种是一种和乐可歌、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称乐府、长短句、诗余、曲、曲子词等。
一个过程、两种风格、三种类型、四个特点。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杰出的词人、诗人和散文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宦海沉浮。
(四)文题释义
1、念奴娇:
词牌名。念奴为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伎,因其音调高亢,遂取为调名。《念奴娇》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湘月》《壶中天》等。 上、下阕100字,有平韵、仄韵两体。
2、赤壁怀古:
标题。赤壁,黄州(今湖北黄冈)赤壁(赤鼻矶),并非真正的三国赤壁古战场;怀古,追怀古昔,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件。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往黄州作团练副史。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的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他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而他于元丰五年写下的这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则堪称其豪放词的代表作。
(五)音读
1、听范读,学生注意读音和语气的缓急。
2、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速、语调;教师正音,作诵读指导。
字词正音:⑴故垒[lěi] ⑵纶巾[guān] ⑶